老兵是国防建设的奉献者,他们当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军旅记忆,即便他们老去,但在他们心中,哪怕是一座营盘,一段往事,都是如此刻骨铭心,永生难忘。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播送散文《老营盘的记忆》,让我们跟随一位年轻女军官的回忆,一起走近对部队老营盘一直心心念念的那些老兵,感受他们心中永不磨灭的军旅情怀。

 

老营盘的记忆

作者:张曼

我所在部队营区东门外,有一片废旧的营房,经过40多年的岁月打磨,人们留在这里的痕迹已经所剩无几,但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却一直牵动着我的心……

2018年夏天,部队移防刚刚一年,我们暂时借住在其他单位的营院,碰巧遇到当年的退役老兵重回部队参观,领导安排我给他们充当临时向导。午后两点钟,我带着这些已经六七十岁的老兵参观办公楼、大礼堂、训练中心……他们感叹:“营区环境变化可真大啊!如今楼高路宽、到处都宽敞亮堂。”末了,老兵们提出想去老营房看看,我便带着他们朝东门外走去。

一出东门,就来到已经废弃的老营房。在老营房前,老兵们停下脚步,过了一会儿,听到有人说,“这里原来是我们班”,还有人说,“那棵柳树是咱们当年栽下的”。

我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40多年前,他们就在这里生活训练,他们的记忆与这里的风沙雨雪紧密相连,他们的青春同这里的花草树木密不可分。40多年来,老营房还在原来的位置,却早已没有了原来的样子。时光交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老兵们仿佛走过了40年的光阴。

20世纪70年代,部队修建的礼堂

转过年,因为修订、编辑旅里的历史资料,我结识了一批参加过边境作战的老兵,其中有一位名叫鲁静的老兵已经身患重病,他见到我时,非常激动,提出想回老连队看看。老兵之前所在的连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连队,1979年,连队与敌军展开血战,最终取得战斗胜利,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称号。40多年过去,“尖刀英雄连”经历了多次移防,从祖国的西南到西北,从步兵连到坦克连,编制体制也调整了很多次,想要寻找曾经的记忆,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后来,又因为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这件事便被搁置了。去年,当我再一次见到这位老兵时,他依然心心念念着老连队,很想回去看看。由于出行不便,老兵的老连队之行难以实现,但看到老兵恳切的目光,我打算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让老兵和他当年的老连队——如今的“红二连”官兵见一面。听到这个消息,他激动万分,随后召集了13位曾经在一个连队当过兵的战友,一起坐在手机屏幕前。

视频中,“红二连”官兵端坐在荣誉锦旗前面,齐唱连歌,向老兵致敬。连长和指导员汇报了连队建设情况,与老兵分享了官兵的日常训练生活情况。年轻的战士问老兵:“当年,你们打仗的时候害怕吗?”老兵回答说:“打仗,没什么好怕的!阵地上枪炮一响,就什么都忘了,脑袋里只想着往前冲,消灭敌人。”在视频里,一位老兵讲述了当年二排六班“尖刀英雄班”战斗英雄久成的故事。战斗中,他在右腿被炸伤后仍然高喊:“为战友报仇!”,随后冲入敌军,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虽然,这一次视频连线时间不长,老兵们对手机操作不熟练,可能有些问题还来不及问,心中的情感也无法全部表达。但是,当这两代“尖刀英雄连”的战友们隔着屏幕,同唱一首连歌时,时光的通道仿佛就此打开,他们建立了跨越时空的战友情谊。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到70多年前,十八军进藏,军长张国华背着女儿出征,发誓要把五星红旗插在喜马拉雅山上,而那些长眠于雪域高原的年轻生命,至今仍影响着这支部队的官兵;想起1962年,部队在西部边境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时牺牲的官兵,像极了当年义无反顾进藏的先辈;想起了无数牺牲在保家卫国最前线的先辈们……

今年,是我所在部队移防的第5年。不知道老营区东门外,那片老营房还能留存多久,但我们这一代听着“尖刀英雄连”战斗故事成长起来的军人们,必将以前辈为榜样,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编辑:刘卓含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