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记者 冯方)超长期特别国债相关工作近日快速推进。5月17日,2024年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30年期)正式启动发行,规模达400亿元。5月20日,部分银行对个人投资者开放购买渠道。5月21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批投资项目已做好下达准备,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作为今年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之一,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工作备受市场关注。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释放哪些信号?对此,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启动发行,指向中央财政在今后或将持续加力,为长期项目建设、国家重点战略落实等提供有效支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不久后,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

赵伟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财政端加码,对实体需求直接刺激影响有望逐步显现,有利于基本面的边际改善,支撑CPI向上修复。

在披露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的同时,财政部也发布了《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问答》对相关问题进行释疑。财政部表示,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为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购买,也可以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开展债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购买。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哪些好处和风险?

“以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来看,主要投资者依然是机构,仅部分银行开放了个人投资者购买渠道,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也只对金融机构销售。”赵伟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既有本息收入,也有投资损益,个人投资者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后,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同时也会面临资本利得的波动,应结合自身情况谨慎投资。

编辑:冀文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