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银行业在规模发展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现阶段银行业的重点,已经从速度转向质量。

9月22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其中要求,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在金融体系中,银行业承担着关键的角色,助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银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8月29日,民生银行发布了半年报,报告期内,民生银行实现了723.84亿元营收,同比增长7.83%。在低利率大资管时代,民生银行维持高个位数增长,走出了逆周期行情,展现了稳健增长的一面。

这份财报所展现的内容,是民生银行过去5年的提前战略转型。通过长期的资产结构优化、成本效率提升,民生银行的高质量发展飞轮正在开始转动。

业绩V型反转,稳健性提升

过去几年间,银行业普遍承压,贷款利率屡破下限,存款“暗战”此起彼伏,优质客户争夺加剧。这个背景下,敢于提前跳出“内卷”怪圈,需要勇气,也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压力。

从业绩看,民生银行走出了业绩承压的阶段,开始向上爬坡。

上半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23.84亿元,同比增长7.83%,其中二季度营收355.7亿元,同比增长8.3%。横向对比,民生银行已经成功走出了连续3个季度实现增长。V型反转的迹象已经非常明确,向上的动能明显。

促成营收增长的要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利息收入的稳中有升。上半年,民生银行生息资产日均规模71224.47亿元,同比增长579.32亿元;净息差1.39%,同比上升1个BP;实现利息净收入492.03亿元,同比增加6.21亿元,增幅1.28%。

另一方面,新的增长点已经确认。非利息净收入231.81亿元,同比增加46.36亿元,增幅25%。一季度,民生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19.34%,成为营收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二季度,这样的趋势依旧延续,意味着,民生银行在传统业务之外,凭借发力重点中间业务及债券交易等业务,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由此来看,民生银行已经初步具备稳健业务+爆发业务相结合的增长方式,增长既有压舱石,又有推进器,整体经营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

增长并不能证明一切,民生银行业绩的关键在于,其同步实现了稳健的经营。

截至上半年末,不良贷款率1.48%,与上一年末基本持平,拨备覆盖率回升3.12个BP至145.06%。整体而言,在行业承压的大背景下,民生银行的稳健性指标保持稳健,且已经呈现了优化的趋势。

上半年,民生银行整体已经呈现出反转趋势,业绩爬坡状态明显。

5年转型,飞轮转动

民生银行现如今的表现,需要追溯到更早。

中金银行在一份研报中提到,自2020年管理层换届后,资本市场对于民生银行近5年来在风险与内控管理、市场化运行体系、总分行战略协同的显著变化认识并不充分。

如果只看业绩,民生银行的确在这五年间展现了挣扎的一面,但挣扎的只是阵痛,是走出“内卷”怪圈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从行业情况来看,资产端“一降再降”,负债端“降得难又慢”,同时金融产品和服务策略趋同化。在市场增量有限、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可以短期内做大资产规模,维持利润,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模式是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扩张的规模没有匹配“风险可控”与“收益可持续”的根基,最终只是将短期的经营压力转化为长期的风险包袱。

民生银行五年前就已经开始直面这样的阵痛。过去五年间,民生银行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抓机遇、优结构、控风险、促增长”工作主线,强韧性、稳息差、提质效。在这个过程中,民生银行对客群深度经营,同时对负债精细化管理。

具体而言,在资产端,民生银行聚焦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上半年,民生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增速9.63%,绿色家底增厚增实。服务科技型企业12.19万户、“专精特新”客户2.80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保持持续增长。个人养老金账户245.50万户,增幅6.94%。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12449.4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18%。

在负债端,民生银行个人存款逆势增长6.1%,活期存款占比提升至34.93%。其中个人存款比例增长尤为关键,“存款活期化”尝试缓解了成本压力,帮助民生银行降低了压降高成本负债,拓展活期存款来源,实现负债优结构、降成本。

这一系列主动调整,使得民生银行在净息差等关键指标上表现亮眼。

上半年,民生银行的净息差绝对值仍处于行业低位,环比连续五个季度稳定在1.38%-1.42%区间,显示出负债结构优化的成效。

中金银行预测,民生有望步入高质量扩表阶段,实现韧性强于同业的净息差表现。"我们看好公司通过“开源”“节流”实现ROE稳步上行。"

过去5年,民生银行的布局,非常符合飞轮效应的逻辑,如今,前期做功终于开始带动飞轮转动,民生银行有望恢复快速增长。

机构看好,迎接新周期

今年以来,机构纷纷对民生银行给出肯定预期。

"民生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高增,息差企稳。预测利润将恢复增长,维持'买入'评级。"招商证券研报认为,公司存在估值修复机会,建议积极关注。

民生银行的前景,可能主要得益于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关键布局。

中金公司对民生银行的研报预测,“集团房地产及关联股东风险化解的压力有望得到缓解”。这项业务能够改善的关键在于,民生银行找到了发力领域。过去一段时间,民生银行将科技金融作为战略业务纳入全行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质效。

通过推进科技金融,民生银行全面提升了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好创新性企业。在此基础上,民生银行能够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全方位发力。

上半年,民生银行实现AI应用落地32个新增场景,截至6月末,其深度服务的科技型企业超11万户,贷款余额超4100亿元,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超1100亿元,拳头产品“易创E贷”的服务客群数量达5000户。

从长远竞争来看,当银行业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民生银行已经完成了前期的转型。银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面临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的难题之时,民生银行已经在重点领域遍地开花。在行业面临大变革阶段,民生银行已经走在了前面,这可能是资本市场认可民生银行发展前景的关键要素。

面向未来,随着飞轮效应发挥作用,民生银行的业绩有望呈现更积极的状态,提前完成的转型,又将进一步打开民生银行的发展前景。

编辑:冀文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