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个个实体模块按照自己设想的路线进行摆放,再调试程序,使虚拟角色在地图上完成任务……这次比赛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科学的窗。”近日,刚参加完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青少年现场创意编程竞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实验小学学生范明楚说道。

教师依据智慧平台大数据定位教学难点,高效施教(刘跃进 供图)

据悉,该比赛已连续举办三年,参赛人数逐年增长,今年较去年增长了32.6%,共有来自全区11所学校89名学生参与现场比赛。近年来,蒸湘区通过做好科学教育“四个加法”,培养学生科学志向,厚植家国情怀,向着科学素养提升、创新人才培育的航标全面迈进,助力“双减”行稳致远。

“大投入、全覆盖”,师生共用智慧平台。据统计,蒸湘区累计投入2450万元启动智慧教育项目建设,搭建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3间,配备智能机器人、教学平板等144套,覆盖全区30所公办中小学,惠及师生23700余人,探索实现“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学校针对管”的教育新路径,并获批教育部“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通过“AI课程、AI教具”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编程逻辑、算法应用、图像声音分类等人工智能教育,大幅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参与全国科普日科技互动活动(刘跃进 供图)

蒸湘区坚持“校内展、校外拓”,构建“科学+劳动”实践新路径,将科创类10余项课程纳入学校课后服务项目,并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为契机,开展“百名院士进校园,万名科技工作者上讲台”“中国流动科技馆”等主题科普宣传展演活动,定期举办“青少年现场创意编程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

蒸湘区实验小学参加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8协同组工作会(刘跃进 供图)

据统计,近三年,师生共获得省市级科技竞赛奖项260余个。同时,各学校持续深化与“乡村合伙人”合作交流,共商共建共享科普劳动实践基地(应用场景)7处、科学教育样板课程20余节,组建9支由校内外自然科学教师、农技专家、“土专家”等组成的“自然科普讲师团”巡回指导。至2024年4月底,师生一起走进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学科学、勤劳动20余次,开展“科学+劳动”课程融合新体验。

该区通过“强引领、创典型”,争创科学教育实验区。目前,全区有省市级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3所。蒸湘区实验小学荣膺2023年度“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为全区科学教育质量的整体跃升树立典范,通过先进教学、资源共享、活动引领,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进一步激发全区各中小学生科学兴趣与创新思维,推动区域科教兴盛。(刘跃进 刘梦蓉)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