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涓水蜿蜒,脉脉穿行于莲乡腹地,注入湘江,留下港汊纵横、沟塘遍布。盛夏,10万余亩荷花便在此间泼墨出灼灼生机。
湘潭县10万余亩荷花相继盛开(杨亚 摄)
三颗莲子一寸长,曾经作为朝廷贡品的“寸三莲”的美誉既让湘莲声名远播,也让湘潭县拥有了“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湘潭县有近2000年湘莲种植历史,近年来稳坐我国湘莲种植、加工、出口、带动就业与效益“第一把交椅”,享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盛名。
2024年,湘潭县湘莲综合生产总值达10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约2亿元。一颗颗莲子,如同一滴滴水珠,折射出莲乡的发展变迁。
守千年根脉 铸品质湘莲
“湘莲”之名,最早可溯至南朝梁代文人江淹的《莲华赋》,自此,湖南莲子便冠上了独特的地理印记。它曾为明廷贡品,在清代扩展种植,于民国时期成为全国产量与出口之冠。1995年4月,湘潭县荣登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榜单,正式获誉“中国湘莲之乡”,千年美名终得加冕。
肉色乳白、清香四溢,煮熟后口感细腻软糯,莲香味浓——“寸三莲”作为莲乡历代相传的湘莲品种,广受人们喜爱。而受气候土壤、运输存储以及栽培方式等因素影响,“寸三莲”曾出现生物学性状退化危机。
经多年技术攻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开展提纯复壮与品种改良,并培育出了新优品种“寸三莲1号”“潭莲1号”。
目前,湘潭县建设了400亩“寸三莲”原种场,2023年“寸三莲”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湖南省首届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2025年,湘潭县出台《湘潭县加快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明确以湘莲为龙头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为产业腾飞注入强劲政策动能。
“以前在外打工,赚了钱就回来种莲子,终究放不下,湘莲是我们花石人的根!”在花石镇罗汉村,50岁的莲农姜新堂正趁着好天气采摘莲子,他的感慨,道出了万千莲农的情怀,也道出了湘潭县湘莲产业升级带来的真切变化:“以前种莲全凭老经验,现在专家来了,机械来了,新知识学都学不赢!”
姜新堂正在采摘莲子(杨亚 摄)
市场中枢花石镇彰显着湘莲产业的底气。依托积淀深厚的加工技术,全国莲子多汇聚于此进行粗加工,其“花石湘莲市场”拥有800多个商户门面,占据全国湘莲市场销量90%以上,稳居全国最大莲子贸易集散中心,牢牢掌握着市场主导权。从千年贡品到富民产业,湘莲这枚凝结历史清韵的“水中珍宝”,正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下,铺展出一条传承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芬芳之路。
下好产业“一盘棋” 激活富民“金引擎”
破壳、钻心、磨皮、色选……在花石镇湖南和亿莲业股份有限公司7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莲子清香扑鼻而来,6条半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
“这款磨皮白莲,最远销到了迪拜,而且连续四年获得中国中部农产品会金奖。”该公司行政经理何旺的话语间透着忙碌的喜悦:“今年中秋的莲蓉月饼订单就需1500吨莲子,我们从端午节就开始准备了。”
这家年加工7000吨莲子的企业,涵盖了立体式莲子破壳车间,一体化莲子钻磨车间,智能化光学色选车间,生产的磨皮白莲、银耳莲子羹、荷叶茶等50多个品类,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满足95%的市场需求,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000万元。
湘潭县湘莲加工系列产品(杨亚 摄)
产业发展浪潮在花石湘莲加工产业园澎湃涌动。据悉,湘潭县于2022年4月成功申报湘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花石湘莲加工产业园为核心子项目。
园区投入1.2亿元实现园区的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保障园区风格统一;采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建管模式,既激活企业能动性又减轻政府负担;实行“多对一”的企业服务机制,做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主动报到”;目前,湖南杉爱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升鸿食品有限公司、湖南良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入园企业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即将陆续投产。园区建成后可实现产能和税收翻番,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00人以上。
“湘莲+”链动三产 荷塘生金漾新波
“家人们,现磨湘莲粉糯清香,今天下单现发!”在湖南潭莲食品有限公司的电商运营区内,直播人员介绍声、键盘敲击声与“叮咚叮咚”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客服人员正快速回应来自全国各地消费者的热情咨询。
“2024年我们总销售额达3000万,线上渠道贡献半数业绩。”该公司负责人康兰介绍道,自2023年试水直播带货以来,其各大平台总粉丝数已达到400万。小小湘莲,正借助电商新渠道焕发蓬勃生机。
近年来,湘潭县大力培育电商人才、搭建数字平台,推动“互联网+”销售模式深度落地。目前全县湘莲企业通过淘宝、京东等平台年销售额近2亿元,冰鲜莲蓬单品两年销售破千万元。品牌建设同步发力——“宏兴隆”“粒粒珍”2枚中国驰名商标与12项省级名牌闪耀市场,“湘潭湘莲”公共品牌估值飙升至20亿元。当湘莲广告登陆高铁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当企业在中部农博会接获国际订单,“莲味”十足的产业半径正不断突破地域边界。
邓光玉托起刚捕捞的甲鱼(杨亚 摄)
在花石镇泥湾村,荷塘之下演绎着“莲鳖共养,一水双收”的智慧。湘潭县兴业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莲鳖生态综合种养基地里,30余名农户穿梭莲田,将肥硕的甲鱼捕捞上岸,经过清洗、分拣、装车,直供市场。
“这些甲鱼至少生长六年,每只超三斤重,百亩莲鳖塘年产值可达12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邓光玉托起甲鱼介绍道,该合作社目前已从单一水稻种植发展到“稻虾+莲鱼+莲鳖”多种模式的种养结合。其中莲鳖生态区占100多亩,年售生态鳖约一吨。
莲田清澈的水质与丰富的自然饵料,孕育出远超普通养殖的品质,吸引游客慕名前来垂钓体验。近两年,湘潭县新增湘莲综合种养基地2.5万亩,亩均收入5000元左右、利润达1500元以上,沃土生金的实践,正将荷塘碧波化作万千农户的增收活水。(杨亚 潘文琦)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