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沙7月9日消息(记者 黄珂岚 通讯员 石礼嘉)近期,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机动队伍(以下简称:湖南机动队伍)分批次出动41台车辆、485余名消防救援人员,在衡阳、怀化、湘潭同步开展野外驻训,紧扣“全灾种、大应急”定位,以设置复杂条件、主动迎战恶劣环境、突破能力极限的“自找苦吃”精神,推动实战化应急救援训练向纵深挺进。
消防员在怀化市芷江侗文化城周边搭建帐篷(央广网发 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机动队伍 供图)
消防员进行操舟绕标训练(央广网发 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机动队伍 供图)
在怀化市芷江侗文化城,怀化分队选择河道蜿蜒、水流湍急的复杂河段,指战员们顶着38℃高温酷暑,连续开展操舟绕标、活饵救援、翻船自救等水域科目,在艰苦条件下锻造协同作战能力。
消防员在湘潭市湘潭县白沙洲开展小型挖掘机辅助搜救演练(央广网发 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机动队伍 供图)
在湘潭市湘潭县白沙洲,长沙分队主攻夜间救援短板,利用湘江流域夜训环境,苦练无光盲操舟、落水人员红外定位搜索等科目,着力突破装备应用与战术短板。在衡阳市衡山县九观桥,衡阳分队聚焦水域救援训练核心,灵活穿插森林防灭火技能与野外生存训练,引导全体参训人员在查缺补漏中强本领、在强化训练中提质效,全面提升专业救援能力。
消防员在衡阳市衡山县九观桥水库开展排涝演练(央广网发 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机动队伍 供图)
“灾害突发性从不因装备改善而降低,必须坚持‘平时多吃苦、战时少流血’,将训练标准牢牢锚定实战最前沿。”湖南机动队伍主要领导在怀化驻训场督导时强调。这两年,队伍不断转变思路,野外驻训一切围绕“训”展开,“驻”或“转”均取决于训练计划和训练需求。怀化分队联合地方水文部门,依托实时动态水情数据库调整训练方案,实现自然环境与训练需求的深度耦合。
在加压提升训练强度的同时,队伍严格遵循《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构建科学化、体系化训练机制。通过选派特勤分队水域教员驻点指导、系统拆解难点科目、岸上安全员实时监测等措施,确保高强度训练安全可控。衡阳分队创新推行“分级挑战训练法”,按技能等级设置差异化任务,兼顾质效提升与安全防范。
无人机低空侦察建模、小型挖掘机辅助搜救、“山猫”水陆两栖作战车穿梭运输、炊事保障车野战供餐……这是长沙分队训练场上的生动场景,也是现代化装备深度融入练兵备战的缩影。湖南机动队伍应急保障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适应应急救援保障多元多维需求,队伍以现代化装备实战化运用为突破口,着力打造现代化应急保障体系,推动保障能力迭代升级。
野外驻训以来,“自找苦吃”模式成效显著,背后是全体指战员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锤炼硬功。当前,湖南机动队伍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化训练改革,向着锻造“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应急救援尖兵迈进,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坚固防线。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