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沙6月25日消息(记者 黄珂岚)近日,持续的强降雨侵袭湖南,水工隧洞、大坝等关键设施的安全检测成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南一所高校师生研发出一款水工隧洞智能巡检机器人,可精准识别毫米级病害。

团队正在为水工隧洞智能巡检机器人规划路线(央广网发 陈理 摄)

在防汛期间,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智慧管养团队15名师生,带着自主研发的水工隧洞智能巡检机器人,前往湖南邵阳某水库开展汛期专业检测工作,该水库作为湘中地区重要的防洪骨干工程,承担着周边大片农田灌溉与众多居民供水的重任,其中的水工隧洞犹如隐藏在地下的“生命通道”,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工隧洞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工作(央广网发 陈理 摄)

水工隧洞智能巡检机器人整套系统由检测车车体、智能环拍采集系统、自主导航分析系统、病害智能分析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其中,车体为行走主体,负责搭载采集系统。智能环拍采集系统由8个100万像素全局曝光工业相机环形排列组装而成,可拍摄300°+全景影像。自主导航分析系统采用激光雷达、深度视觉、码盘、IMU、RFID融合的方式实现隧洞内自主导航定位,能够在复杂洞段灵活穿梭。病害智能分析系统是由自研120000张病害数据库秒级定位定量病害构成,并实现病害分析。

在需要的场景下,技术人员可通过操作机器人对主输水水工隧洞展开“体检”,机器人可以灵活穿梭于幽深隧洞,进行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精准识别毫米级病害。目前,该套设备已经从研发投入使用,助力于今年湖南的防汛工作之中。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