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湖南省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佘家村正书写精彩蜕变故事。5月15日,走进佘家村,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硬化后的乡村道路整洁有序,宏伟壮观的风雨桥与墙面彩绘相映成趣,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民们在新建的长廊里谈笑风生,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曾经深陷发展困境的小山村已蝶变为水美湘村。这一系列的华美蝶变,归功于湖南省国资委驻村工作队的精准施策。
佘家村正书写精彩蜕变故事(邓钊 摄)
2023年5月,湖南省国资委驻村工作队队长于涛与秦勇、何浩组成的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入驻佘家村,开启“白+黑”的工作模式。他们白天冒雨走家串户,与村民深入交流、了解需求;夜晚则聚集在村委会,分析数据、规划未来发展蓝图。
驻村工作队走家串户(夏云凤 摄)
面对村里的发展困局,驻村工作队三人达成了让村民生活得到改善的共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任务,从而开启了他们的振兴之旅。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驻村工作队全力补齐发展短板。新建、拓宽和硬化十余公里入户路和产业路,安装230盏路灯,修建5处停车场、4座公共卫生间;整治河道,建设护河堤和水车长廊,打造佘家河休闲旅游风光带;治理抛荒土地,修建农耕围栏并广泛开展绿化;解决信号覆盖难题,实现5G信号全村覆盖。
驻村工作队组织院落会(唐芳艳 摄)
基层治理上,驻村工作队积极推进村民自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坚持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畅通村民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保障村民在代表选举、监督决策、参与管理等方面的自治权利。同时,通过以村规民约、宗族家法、榜样示范为载体,积极营造德治氛围,维护德治秩序,弘扬文明乡风。
村民刘珊开心地说:“村里的大事小事都透明公开,感觉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我们也愿意参与其中,让村子建设得更好、更美。”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驻村工作队通过座谈了解、实地查看、外出调研,充分摸清佘家村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潜能,结合县乡自身发展规划,契合省国资国企拥有的优势力量,融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发展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有机农产品种植等产业。
一年多时间以来,投入近600万元,引资超700万元,建设了以食用菌种植、劳动综合研学和红色乡村文旅为主要方向的村级产业。其中,打造的胡家大院已成为县域网红打卡地,以露营基地、农家乐、民宿、采摘园和家庭农场等为主的农业休闲产业不断壮大,游客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创造在村务工岗位近百个,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0万元以上,村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佘家村党总支部书记冷开刚感慨道:“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努力下,我们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大家开始主动关心村里的产业发展,积极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被吸引回乡,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
村民曾淑芳此前长期在外务工,2024年春节返乡时,家乡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改善的变化令她惊喜不已。与驻村工作队深入交流后,她敏锐察觉到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广阔前景,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同年,她创办的青枫苑民宿正式开张。
佘家村崭新姿态(邓钊 摄)
如今的佘家村,在湖南省国资委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已褪去旧貌,以“幸福村”的崭新姿态,生动诠释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成为绥宁县熠熠生辉的乡村振兴实践样本。(唐芳艳 夏云凤 邓钊)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