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岭南,沃野染紫。湖南省蓝山县各乡镇的冬闲田上,紫云英悄然绽放,即将被翻耕还田化作生态肥料,为土地注入天然养分,给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在祠堂圩镇山口村,紫白相间的花朵仿佛星辰般洒落在田间,在阳光的沐浴下,十分耀眼。一阵微风拂过,成片的紫云英随风摇曳,如翩翩起舞的仙子,荡漾成一片如梦如幻的紫色花海,吸引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紫云英不仅具有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加田地肥力,为来年水稻增产提供有力的保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紫云英根系布满根瘤,具有固氮、改善土壤结构的能力,能增加土壤中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有机质含量,增强保水性和透气性,是一种重要的绿肥植物。
如梦如幻的紫色花海(何咪 摄)
为实现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生产战略方针,落实省、市关于做好绿肥工作的要求,蓝山县按照“县委统一指导、各部门统筹安排、经营主体具体实施”,大力推广紫云英种植。按照“先实施、后补贴”的原则,采取政府统一购种,免费发放给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验收合格后兑付补贴等方式鼓励种植。并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在播种、开沟、翻压等关键节点,开展技术指导,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盛开的紫云英(何咪 摄)
“去年我种植了160亩紫云英,今年3月底翻耕还田后,早稻种植预计能减少每亩10到20斤的复合肥使用,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算起来每亩能增收300元呢。”种粮大户曾毅雪笑着说道。
近年来,蓝山县坚持“用地”和“养地”相结合,注重耕地保护的同时,持续提升耕地地力、减少化肥施用,大力推广冬种绿肥,有效促进作物增产,并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和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促进乡村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形成新的绿色农业发展格局,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
目前,蓝山县全县种植紫云英2.1万亩,已成功创建一个千亩示范片,两个百亩示范片。(何咪)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