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3月7日消息(记者张卓 见习记者左洋 通讯员黄宣) 不误农时不负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汉永旺智慧农场春耕备耕有序铺开,农场里,北斗智能农机、物联网技术、5G传感器等黑科技正“大显身手”。
农机手陶哲正操作无人植保机(央广网发 骆自伟 摄)
在农场种植的油菜地里,“00后”农机手陶哲正熟练操作无人植保机对油菜进行追肥。不到两分钟,5亩面积的油菜施肥作业就顺利完成。
“这台就是我们农场今年新采购的无人植保机。”据陶哲介绍,这台无人植保机既能播撒种子和肥料,又能喷洒农药,一次载重可达120斤,一天作业面积可达500-1000亩。
农场田间地头的各类农机(央广网发 骆自伟 摄)
除了无人机植保作业,在农场田间地头,各类农机也开足马力大显身手,翻田、平地……一派繁忙。
“结合这几天的农机作业情况,我们组织农机手加大对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育秧机等农机设备和‘黑科技’装备的保养、维护,以确保在农忙时能发挥主力军作用。”李长庚也是农场的一名农机手,说这话时他正在仔细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农机手保养维护农机(央广网发 骆自伟 摄)
在永旺农场,种地已经是一项“技术活”。农机设备实现了耕作效率的提升,虫情检测站、气象监测站、5G传感器等“黑科技”装备也发挥着情报站的作用。它们提前对土壤墒情、田间气候和水位等指标在线监测,然后通过物联网系统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分析,农场工作人员就可以据此备好良种、化肥等生产资料,实现科学种植。
“在前川街道的支持下,我们今年还采购了一批新农机。”农场理事长胡丹说,近年来,借力好政策,抓住好时机,武汉永旺智慧农场围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率先打造了湖北省首家智慧农场示范点。
无人植保机正在进行作业(央广网发 骆自伟 摄)
在这场“改造”传统农业的进程中,“新农人”胡丹成为先行先试者,不仅通过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精准农业智能装备和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完成了两万亩农田的耕、种、管、收,还因地制宜,利用周边优美村湾生态环境资源,建设稻田农庄,打造油菜花观光带,为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开拓了新天地。
“新打造的稻田农庄今年正月初六就正式营业了。”胡丹高兴地说,“今年还要申报一个区级田园综合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更好地带动我们港湾村发展。”
武汉永旺智慧农场(央广网发 骆自伟 摄)
未来,依托黄陂农文旅融合发展优势,武汉永旺智慧农场将持续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建成集观光、采摘、垂钓、农业知识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场。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