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9月12日消息(记者邓子依 实习记者张靖迎)9月12日,黄鹤楼文化展示馆正式开放。作为首座集中展示黄鹤楼1800余年深厚积淀的文化殿堂,展馆全景讲述了属于这座“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千古传奇。
据了解,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1800多年来,历经岁月更迭,屡毁屡建。1981年10月黄鹤楼再次重建,1985年6月落成,以崭新之姿屹立于武汉蛇山,成为一座璀璨的文化地标。
黄鹤楼文化展示馆序厅(央广网发 张靖迎 摄)
黄鹤楼文化展示馆位于黄鹤楼公园东门游客服务中心,面积1700余平方米,由“序厅+四大展区”组成。全馆以“黄鹤归来”为主题,选取三国、清代、当代三个时期的黄鹤楼组成一幅跨越时空的山水画,呈现在展馆入口处。
所有关于黄鹤楼的历史疑问,都可以在展馆内找到权威解答及出处。黄鹤楼在不同时代拥有的风貌,也可以通过馆内展示的多幅自宋代以来的绘画和图片直观领略。各种打上了黄鹤楼印迹的新老物件,如过去的门票、邮票、年画、座钟、陶罐、油印机,以及激光切割的微型黄鹤楼,都聚在展馆内,浓缩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黄鹤楼文化展示馆里的老物件(央广网发 张靖迎 摄)
诗词走廊是展馆一大特色。古往今来,崔颢、李白、岳飞、毛泽东等900多位诗词家为黄鹤楼留下近1500首诗词。展馆内搭建了一条诗词走廊,用传统书法、多媒体技术等方式串联起历代文人墨客为黄鹤楼书写的千古名篇,彰显“中华第一诗楼”的底蕴。
诗词走廊(央广网发 张靖迎 摄)
为了增加游客互动感,馆内还打造了三屏联动的多幕戏影厅,可以拍照打卡的皮影戏舞台和曲艺讲坛,触摸即可360度旋转的宋、清两代“电子版黄鹤楼”,以及AI联诗互动屏,供游客多场景沉浸式互动体验黄鹤楼文化。
此外,展示馆还设置了200余平方米的临展空间,每隔一段时间推出不同主题的展陈。在黄鹤楼重建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首个展览展出的是当代黄鹤楼总设计师向欣然在40年前,为设计黄鹤楼用美工笔绘制的多幅采风手稿,以及黄鹤楼壁画作者的创作手稿。每一道线条、每一抹色彩,都让人们领略到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倾注在黄鹤楼上的匠心与智慧。
当代黄鹤楼总设计师向欣然的手稿(央广网发 张靖迎 摄)
黄鹤楼公园管理处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詹才来介绍,黄鹤楼文化展示馆实行免票政策,游客可参观展览馆以后再进园游览,使游览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游客可先漫步展示馆,感受黄鹤楼的历史文脉,再从东门进入黄鹤楼公园,拾级登楼,一览“黄鹤楼前春水阔”的壮丽景致。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