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打造千亿级中药材全产业链
聚焦“十大楚药”让道地药材更地道
7月15日,在咸宁市通城县药姑林场,林农正查看筐式种植天麻等中药材长势。 (视界网 刘建平 摄)
日前,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振兴湖北道地药材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湖北将以重点品种振兴带动湖北道地药材振兴,打造千亿级中药材全产业链。
《行动计划》明确,聚焦蕲艾、福白菊等重点品种,分品种遴选牵头县,通过省级统筹支持、市州服务支持、牵头县牵头主抓、主产县共同推进,推动药材、药企、药用、药市、药研等协同,提升重点品种全产业链效益。到 2027年, 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560万亩左右,其中生态种植道地药材规模达到280万亩,蕲艾、半夏、天麻、黄连、茯苓、福白菊、苍术、龟鳖甲、银杏、紫油厚朴和黄精(并列第十位)等“十大楚药”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
道地药材,贵在“地道”。我省将发布《湖北道地药材目录》,推进适区适种(养)。聚焦“十大楚药”,打造30个左右主产县(市、区)。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协同推广),推广绿色防控、仿野生栽培、野生抚育、连作障碍消减、农机农艺融合等生态种植新技术新模式。推动药品质量体系向中药材种植加工环节延伸,引导经营主体实施中药材GAP,从源头提升中药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我省以供应链思维赋能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提升道地药材产地交易市场水平,打造多场景、多模式、全覆盖的中药材线上服务平台。加快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产地贮藏设施设备建设,支持企业在产地建设中药材储备库。对接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物流网络,打造湖北省中药材仓储物流枢纽中心。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促进“药材变药”。发挥湖北时珍实验室等支撑作用,深化道地药材作用机理研究和优良品种选育。围绕道地药材根腐病、连作障碍等技术难题,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挖掘与传承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开发基于鄂产特色中药材的中药饮片。加快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与生产。鼓励发展连锁国医馆、艾灸馆、中药房等新业态。
湖北是神农故里、“药圣”李时珍的故乡,中药材资源达4000多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江汉平原五大中药材优势产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之一。(记者崔逾瑜、通讯员李聚森)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