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月我省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高温省级预警已升级为橙色,今日局地将达40℃以上

7月2日,武汉东湖听涛泳场碧波粼粼,市民“扎”进清凉湖水中戏水解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近日联合发布《2025年7月份湖北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分析指出,7月我省自然灾害总体风险形势复杂,呈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汛期尾期与暑期叠加”特点,局地或出现暴雨洪涝与阶段性干旱并存现象,地质灾害进入易发期,防灾减灾压力明显加大。

据悉,此次风险研判由省防办、省应急厅牵头,联合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交通、林业、农业等十余部门开展专题会商。报告显示,6月全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累计出现6轮强降水过程。7月湖北仍处主汛期与梅雨期尾声,预计全省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3成,平均气温偏高1~1.6℃。尽管总体降水减少,但受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强对流和阶段性暴雨洪涝风险仍需警惕,同时也可能出现高温引发的阶段性干旱。

报告强调,需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强化极端气候监测预警、水利设施隐患排查及泄洪排涝通道保障,严防城市内涝、山洪、农田渍涝等叠加风险。

截至6月底,省内共上报地质灾害24起,道路灾情4起。结合历史趋势和7月降水预期,报告指出,鄂西南山区、鄂东南及鄂东北丘陵区滑坡、崩塌风险较高,江汉平原局地存在地面塌陷可能,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亦存在因水位变化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得益于6月多轮降水,林区可燃物含水量充足,全省森林火险等级预计维持在低度(一级)。但进入暑期,户外活动增多,野外火源管控压力加大,局地高温亦可能抬升火险等级。报告建议抓住非防火期有利时机,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加强防火宣传巡护,严防人为火源。

当前农业生产正值“双抢”与作物关键生育期,极端天气易致农作物渍害与病虫害叠加,需加强田间管理与气象监测。交通方面,山区公路、隧道、桥梁等设施要防范暴雨引发的塌方、滑坡与涌水风险,及时整治隐患,确保出行安全。暑期旅游旺季临近,报告要求旅游景区强化临水、临崖区域和涉水项目安全管理,遇极端天气要果断关停、及时疏散游客,严防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7月2日,我省“火炉”模式已经开启,大部分地区晴朗,湛蓝成了天空的主色调。受副热带高压持续强势控制,我省最高气温进一步加码。7月3日10时,大冶和黄梅已热至全国前十。截至15时,全省近9成县市最高气温平或超35℃,鄂东南、襄阳以及宜昌局部的20个县市突破37℃。其中,保康气温最高,达38.6℃。

继6月30日至7月2日发布高温黄色省级预警后,湖北省气象台7月3日14时46分发布高温橙色省级预警:预计7月4日白天,除神农架和恩施高海拔山区外,我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其中十堰、襄阳、随州、宜昌、孝感、仙桃、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咸宁等地可达37℃以上,局地40℃以上,请注意防范。(记者张乐克、汪菁华、通讯员李伟、实习生叶王凤)

编辑:左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