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 湖北今年基本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
4月17日,巴东县官渡口镇东坡社区的特色民居与青山绿水相映成景。近年来,当地立足生态优势,打造长江生态体验观光带,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湖北日报通讯员 焦国斌 摄)
初夏时节,大冶市灵乡镇西畈李村,树木繁茂,生机勃勃。针对污水分散、收集难的特点,当地探索生态循环治理体系,实现179户村民的生活污水经无害化处理后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告别了污水横流的窘境。
连日来,在美丽湖北战略引领下,全省各地以提升生态承载力为目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支点建设构筑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湖北将基本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积极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让生态颜值更好转化为经济价值。
重点湖泊排污口整治率达95%
巴东,长江入鄂“第一站”。这两天,巴东县绿葱坡镇天三坪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刚完工,过去废弃的采石场,很快将披上杉树苗点缀的“绿衣”。这正是荆楚大地开展美丽湖北建设的缩影。
当前,全省上下扎实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行动,湖库治理、入河入湖排污口整治等四大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
水清鱼肥、候鸟翩跹,这里是碧波荡漾、涅槃重生的网湖。经过重建水生态系统、重构水生态景观,去年网湖平均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其中4个月单月水质达到Ⅲ类。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领域专项行动,为重点水体制定“一水一策”方案,湖北多措并举打好碧水保卫战。2024年,全省19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5.8%,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达到“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目前,省控重点湖泊入湖排污口整治已完成2814个,占比95%。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要点》。根据要求,对于连续两年未完成PM2.5考核目标且区域环境未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市(州),省生态环境厅将对其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预警。全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年度治理项目5215个,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1.07万辆。2024年,全省17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3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5.7%,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随着12个重点县耕地污染溯源完成,湖北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9%,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全省将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保障丹江口和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推进洪湖、梁子湖、斧头湖等重要湖泊水质稳中向好,基本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60%,确保全省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良好生态环境能“变现”
乘坐地铁或公交、打新能源车出行、节约用电……这些不起眼的绿色小动作,都能帮你积攒个人碳减排量,最终能直接抵扣银行贷款利息。武汉市民魏英成了第一个受益者。近日,她用平时攒的4.5万克碳减排量,成功抵扣了当月的90元贷款利息。
目前,全省正积极推广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让更多普通人参与美丽湖北建设过程。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已建立政府控碳、企业降碳、个人低碳的“三位一体”碳普惠体系,“武碳江湖”平台用户达150万,低碳场景全、社会覆盖面广,为全国推广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提供了湖北样本。
良好生态环境价值“变现”的路径,不止一种。村在山水中,屋在树木中,路在花草中,人在图画中,这里是谷城县堰河村。把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两山变红利、振兴变高兴,堰河村走出了“六变”之路,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去年,全村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万元,集体资产超2亿元。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依托中碳登这一全国平台,湖北将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水、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进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化改革,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通讯员 李斌 新闻研修班学员 黄华)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