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黑龙江省北安市主星乡与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召开的场乡共建第一次联席会议上,来自乡党委政府、建设农场有限公司、种植合作社、涉农企业的负责人及村干部、种植大户齐聚一堂,就如何通过今年场乡共建的“双建双服务”合作模式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纷纷畅所欲言。会上还举行了签约仪式,标志着主星乡与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场乡共建双向奔赴的合作已全面铺开。

坐落在通肯河畔的主星乡与建设农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作为“友邻”的两家单位,合作共建的想法酝酿已久,在垦地共建“北安模式”的指引下,以“土地托管”和“技术服务”为主体框构的“新型统分结合”经营模式,为两家单位谋划确定“双建双服务”场乡共建合作模式提供了遵循。“双建”为党建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双服务”为建设农场对主星乡大豆、玉米生产进行技术服务,主星乡对建设农场水稻(定制)生产进行技术服务。

“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将坚持资源共享、统筹推进、成果共享原则,开展农业生产多层次、多形式合作共建,发挥农业科技优势、机械力量优势、标准化管理优势双向合作,为4500亩大豆、800亩玉米提供种、防、收等农业生产技术托管服务,让种地更专业化,推动‘北安模式’向地方平移复制,推动垦地融合发展。”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赵新刚说。

主星乡东星村紧邻建设农场,依托良好的“地缘优势”,在全乡4个行政村中,率先成为场乡共建的试点村。主星乡东星村党支部书记尹艳峰说:“我们村一共5000多亩旱田全部拿出来委托农场技术服务,现在种植的大豆、玉米,农场的技术人员都给指导提供,通过技术指导后相信产量也会增加,产量增加效益自然就增加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双方合作以“场乡共建、融合发展”双向赋能为前行的动力。作为黑河市连片面积最大的寒地水稻主产区,主星乡在种植水稻方面有着百年历史,可以说种植水稻的经验颇为丰富,但在种植技术上却始终没有停歇创新的脚步,2017年开始尝试有机水稻种植,2022年推出了“我在主星有亩田”寒地有机水稻认养项目。主星乡还积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打造定制农业,年初至今已签订1万多亩水稻认养“定制大单”。因此,在种植水稻方面,主星乡为建设农场提供技术支持,拓宽了“场乡共建 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按照“1+4+9+N”垦地共建总体模式,我们两家经过认真研究,结合各自不同的特点,确定了‘双建双服务’的场乡共建、融合发展模式,农场用先进的集成农业技术服务于主星大豆、玉米生产,主星利用朝鲜族种植水稻的特长和百年水稻生产积累的经验服务于农场的水稻(定制)生产,这样能够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主星朝鲜族乡党委书记杜文峰说。

会上还举行了签约仪式。双方一致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将扩展合作领域,包括安全生产、招商引资、文化活动等方面,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会后,与会人员还对主星朝鲜族民俗馆、特色村寨、民俗风情田园综合体等进行了参观。(刘昊)

编辑:庞淼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