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鸡西5月23日消息(记者马俊玮)“维修命令已下达,时间为0时30分至4时30分,大家准备进网上线作业,夜间作业注意人身安全。”5月22日凌晨0时25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鸡西工务段鸡西西高铁线路车间维修工区工长赵杨向他的6名伙计传达着作业命令。此刻,繁星满天,月华如水,7人佩戴的照明头灯在深夜里显得分外明亮。

赵杨(右一)与工友们进行轨道检查(央广网记者马俊玮 摄)

牡佳高铁途经牡丹江市、林口县、鸡西市、七台河市、桦南县、双鸭山市、佳木斯市共5个地级市和2个县级行政区,全长371.6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是我国最东端的高寒高铁,每天有14列高铁列车通行。

赵杨所在的工区共有29名职工,负责鸡西西高铁站16组道岔、5.3公里站线以及123.48公里正线“钢筋铁骨”的养护维修任务。

今天4个小时的维修时间里,赵杨和工友们计划完成4处设备整修任务。为了确保维修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维修组人员会根据动检车数据在前一、两天晚间用轨道检查仪对现场病害情况进行复核,研究制定“动道”方案。当日作业前,赵杨和工友们会对现场病害情况进行再次复核,确定是否需要对“动道”方案进行微调整,每一处作业后,他们还要使用轨道检查仪对病害处所连同两侧各100米线路进行一并检测,分析作业质量和线路整体平顺度,作业后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

42岁的赵杨工长有着一副中等壮实的身材,是一名工人技师。2020年4月,从鸡西工务段牡佳高铁介入工作开始,赵杨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经常一两个月不回家,把节假日都奉献在岗位上。

正在工作的赵杨(央广网记者马俊玮 摄)

“2021年初,我们刚来到工区时基本都是高铁小白,是我师傅手把手地教我们使用电子道尺、轨道检查仪和分析检查数据。”大学毕业生闫旭一边操纵轨道检查仪复检一边说,“现场设备数据采集分析完毕,合乎标准,师傅你再看一下。”

“数据反映作业质量良好,我把数据拍照传给高铁管控调度,调度审核通过后,我们再到下一处作业。”赵杨一边和大家交待,一边用手机拍下轨道检查仪笔记本显示屏上的检测数据照片上传。为了确保现场作业质量完全达标,每处作业结束复检后,都要立即将复检数据拍照上传给高铁管控调度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到下一处继续作业。

星星渐渐隐去,月亮垂在树梢,东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将近凌晨4点的时候,作业接近了尾声,当大家走出904公里416米作业通道门,对机具材料进行最后一次清点时,天已经亮了。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赵杨(央广网记者马俊玮 摄)

每次作业结束后,工友们回到工区都能在宿舍补上几个小时的觉,作为工长的赵杨却很少能“享受”到这些待遇。每次回到工区,简单的休息一会,赵杨就要布置当日的其他工作,研究次日的作业计划,落实上级交待的临时工作……工友们都说他是“一觉难求”。

“我这还有火腿肠和面包,谁垫吧点儿?”坐在工程汽车上,班长赵明钊问大伙。由于每次作业都是晚上10点多出发,回到工区都要在次日早晨6点左右。进入高铁护网前,大家一般都准备些面包、饼干、火腿肠等食品提前补充点“能量”。

“你们吃点吧,我得眯一会,一会儿还得给新职工讲课呢。”赵杨说。

工程汽车时快时慢地行驶在归程路上,袅袅炊烟伴着朝阳冉冉升起,车内一片轻鼾。

编辑:庞淼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