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粮食稳,天下安。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央广网黑龙江频道联合推出“最美巾帼种粮人”全媒体报道,聚焦全省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中优秀种粮人,展示巾帼使用良种良法良技,在种植、收割、储存、运输、加工、餐饮全过程兴粮爱粮节粮减损,记录她们在种植作物过程中的劳动生产和点滴日常,引导鼓励广大妇女多种粮、多产粮,推动“粮—食”一体化发展,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半边天”力量。

央广网哈尔滨6月2日消息(记者马俊玮)“我现在每天基本早上三四点钟就去地里,指导工人喷肥,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再回家。”今年52岁的农业推广研究员刘凤艳自1995年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佳木斯市建三江从事水稻研究工作。三十多年来,刘凤艳兢兢业业,在水稻育种推广领域耕耘着。

农业推广研究员刘凤艳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水稻研究工作(央广网发 黑龙江省妇联 供图)

“1995年大学毕业后我服从分配,和我师哥坐了22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从哈尔滨来到建三江,加入到建三江水稻开发建设的大军中。”谈起刚到建三江时的情景,刘凤艳还记忆犹新,彼时的建三江没有种植水稻经验的人,上学时的专业书成为了刘凤艳最大的帮手,遇到问题她就去书里查找答案。就这样,虽然条件艰苦,但凭借着对黑土地的热爱,刘凤艳在建三江一干就是近三十年。

刘凤艳介绍,2002年的一场冷害导致很多农作物被冻死,不少农户种的粮食颗粒无收,这让她和同事们意识到水稻品种的重要性,并下决心研制出适合寒地稻作的品种。经过努力,耐冷性强的“三江1号”问世,给予刘凤艳极大的鼓舞。随后,“三江系列”品种在黑龙江大面积推广,在俄罗斯、吉林、内蒙古等地也有部分种植,累计种植面积达400多万亩,亩增产50多公斤。

2010年开始,刘凤艳又将方向转为优质优食稻米育种,培育黑龙江省寒地第三、四积温区质优味美的三江稻花香。

“对于我们育种人来说,育成的品种和正在培育的品种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培育水稻新品种,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要天天细致地看。”刘凤艳说,她把自家的阳台改成了育种温室,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阳台把每一株秧苗都看个遍,记录下它们的变化。

在刘凤艳看来,从事育种工作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每年从3月1日开始,清雪扣棚、浸种、催芽、播种育秧、移插后一系列的本田肥、水、草、病、虫、药管理,到收、贮,每个环节都需要育种人亲力亲为。

水稻育种不仅是刘凤艳的职业,也是她的兴趣所在(央广网发 黑龙江省妇联 供图)

刘凤艳每天的生活只有家和试验田两点一线,而且近乎全年无休,但她却从不叫苦叫累。

刘凤艳笑着说:“我是农民的孩子,热爱黑土地,小时候家穷,没吃过大米,我是吃‘红脸儿’红高梁米饭长大的。来到建三江,我起码知道米饭是什么味道了。水稻育种对我来说,既是工作,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如果有一天不干这行,那我的生活也将失去色彩。”

现在,即将退休的刘凤艳已经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她说,退休后我要做让消费者觉得口感好,也让生产者收益高的优质水稻品种,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后,大家都能吃上既有口感又经济实惠的大米。

编辑:庞淼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