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5月16日消息(记者庞淼 见习记者李雪 通讯员李秋实)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年好景在于“新”。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这个春天,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龙江以提升粮食单产为重要抓手,抢积温、夺农时,高标准抓春耕。新技术应用、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合奏成了一曲春耕生产的新歌……

良种培育攻关 “种出”农业新质生产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这20个高产品种的杂交实验可是我们的宝贝。”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金立军说。

“云大”系列稻苗长势良好(央广网发 吴易霞 摄)

在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科技推广中心的人工气候室里,2个多年生水稻“云大25”和“云大26”稻苗长势良好,优势逐渐显现,可以一年实现3季丰收,增产明显。

近年来,七星分公司与华中农大“绿色超级稻”工作站先后开展水稻品种资源、开展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试验,对绿色超级稻“G3”进行配套栽培技术合作,推进水稻品种遗传改良。同时,还开展稻瘟病、褐变穗等气传性病害研究,挑选出适合本地区生长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加快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据我们统计,绿色超级稻‘G3’品系氮肥使用量减少了30%,连续3年实验亩产超1400斤。”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技术人员罗少杰说。

但良种需要时间的“沉淀”,传统水稻育种周期长,育成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为了加速水稻育种进程,七星分公司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了一座人工气候室。

七星分公司人工气候室(央广网发 吴易霞 摄)

“有了人工气候室,我们的育种工作就能大大提速了。”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少波说。这座与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合作打造“水稻育种加速器”,模拟自然界气象条件,通过光、温、营养相互作用,突破了自然条件和作物生长周期限制,实现了快速育种。

育种到底有多快?“作物生长周期‘减半’,60天左右就可以收获,全年可迭代6次。”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振宇自豪地说。

近几年,北大荒集团的“良种”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先后研发了“龙垦2021”“垦稻1918”“龙垦1807”“垦豆94”“垦薯1号”等“垦”字系列优质高产的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品种,审定新品种122个,获得新品种权107个,累计推广面积达7800多万亩,为确保粮食稳产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慧农场建设 “蓄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

“今年的苗长得格外好!我这300亩的秧苗全能插在丰产期。”在共青农场有限公司河北庄管理区水稻科技园区内,一台台装备了北斗导航辅助直行驾驶系统的高速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种植户杨平看着一行行笔直的秧苗兴奋不已。

“这可多亏了今年用上的智能温室大棚。”杨平说。

智能温室大棚监测显示屏(央广网发 李迎新 摄)

在农场河北庄管理区水稻科技园区入口处,一块LED大屏十分“吸睛”。它与大棚的智能监测系统联动,实时呈现着当下棚内气温、湿度、光照等10余项农情信息。有了它,育苗管理变得更“聪明”了。“以前我都是起早通风,多次往返大棚监测温度,手动调整卷帘高度。现在我在家,用一部手机就能把这些活都干了,不仅省时省力,苗也壮。”杨平说。

智能温室大棚内的秧苗长势良好(央广网发 李迎新 摄)

“我们在每座秧棚配置光感器、CO2传感器,应用智能卷帘控制、水肥一体化喷淋等技术,种植户只需下载智慧农业云平台APP,就可以安坐家中‘远程种植’。”北大荒集团共青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付洪刚介绍。

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还可实时查看棚内水稻生长阶段、营养成分等数据,为各阶段水稻生长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智能插秧机正在插秧(央广网发 李帆 摄)

在红卫农场有限公司,面积达3600亩的水田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已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在友谊分公司,智能育秧中心通过开发机器人实现了无人智能化育秧……“智慧”力量正不断为农业生产赋能。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先后启动建设三批数字农场试点30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11个,实施智慧农业项目百余项,形成了智慧种植、智能灌排、精准巡田等农业应用场景,为种植生产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

高新技术装备 “锻造”农业新质生产力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春耕期间,由宾西农机研发制造基地联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新型条带少耕智能精量播种机顺利通过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性能检测。

条带少耕智能精量播种机(央广网发 北大荒集团供图)

“这款播种机创新提出并应用‘秸秆切割与碎土技术+条带碎秸集条与种床整备技术+精量播种与电驱精准变量施肥技术’为一体的条带少耕播种施肥作业模式,可实现复合式作业,大幅减少机具对土壤的碾压次数,节省作业成本。”宾西农机研发制造基地技术人员介绍说。

这就意味着,今年条带少耕智能精量播种设备将“走”出厂房,奔赴广袤田野。

“以用促研、以研促造、产销联动、销用结合”,一直以来,北大荒集团始终坚持主动增强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加快集团农机装备向全程智能化、信息化转型。

目前,北大荒集团正在持续探索以农机自主作业为主的无人驾驶试验示范农场建设,推进农机远程控制、多机协同、智能避障等自主作业功能研究,让新技术、新装备与新品种、新农人融合发力,在春耕生产中“大显身手”。

春耕始,万物生。透过春耕这一窗口,北大荒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领域初见端倪。截止到5月15日,北大荒集团水稻插秧已完成87.85%,旱田播种面积已完成93.75%。

编辑:庞淼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