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走进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的好南关历史文化街区,纵横交错的老街巷散发出古朴的气息,一座座传统民居“布袋院”坐落于街巷两侧,众多游客身着汉服在其中拍照打卡。

“早就听说邢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一直没有机会来体验一下。”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说,“今天跟朋友慕名前来,不仅了解了‘好南关’独有的历史文化,还亲身体验了一把‘穿越’,穿汉服,走古道,真的很有意思。”

邢台“好南关”是近年来邢台市襄都区着力打造的文化名片之一。历史上,顺德府南关是全国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很多街巷如羊市街、牛市街、花市街、珍珠巷等命名都与商业有关,随着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还由此形成了南关独有的建筑形式——“布袋院”。

围绕“好南关”文化底蕴,依托“布袋院”等历史遗存,今年以来,襄都区大力推进古城修复工作,围绕“一道双城六坊”古城格局,以“关城动起来、府城亮起来”为目标,按照“分步实施、分批启动,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原则,逐步恢复古城风貌,打造既符合古城文化内核,又具备多元场景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推动“好南关”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同时,立足襄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推进襄都特色文艺创作,以展现邢台“好南关”古时繁华景象,“邢台古城”历史故事为主题,打造品类多样的文化艺术产品,将襄都文化推向全国。

近日,由襄都区委宣传部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合作打造的河北梆子现代戏《好南关》在石家庄河北梆子剧院上演,这是一部反映长津湖战役的大型戏曲,是河北省第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戏曲作品。该剧以好南关儿女王宝泉、赵丽琴奔赴长津湖战场浴血战斗为主线,再现了邢襄儿女支援抗美援朝的难忘历史。

“这是我来石家庄后第一次看戏,这部戏激发了我对咱们邢台历史文化的强烈兴趣,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展示家乡的艺术作品,让我们年轻人也能走进剧院,了解更多历史文化。”一位在石家庄打工的邢台人说道。

“我们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实施‘文化兴区’战略,深入挖掘利用文化资源,持续擦亮‘太行泉城,美丽邢台’文化品牌。”襄都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张翰卿)

编辑:王伟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