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巡察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在对村巡察工作中,始终将群众参与作为破题关键,坚持“开门搞巡察”工作理念,既深入基层一线访民情、听民意、察民生,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为让群众“知巡察、懂巡察、愿参与”,大名县首先从畅通民意渠道入手,搭建起“五种渠道”的沟通桥梁。巡察公告被制成海报,张贴在被巡察村级党组织“三务”公开栏、交通主干道等显著位置,让村民抬头可见;针对农村群众生活习惯,将巡察公告录制成音频,在群众赋闲时段通过“大喇叭”循环播报,确保家喻户晓;巡察干部加入被巡察村党员、村民微信群,连续5天以上发布巡察公告及举报二维码,让外出务工群众也能远程参与;利用赶集日、公卫健康服务日等节点摆摊设点,发放宣传图册、解读巡察监督重点,现场解答群众疑问;为方便群众便捷了解巡察政策、提交反馈,工作人员将宣传单页与举报二维码装入信封,通过入户走访、走街串巷逐一发放。2025 年以来,该县已发放 “明白卡”、宣传册、巡察信封等超 5600 份。

在让群众“走进来”的基础上,大名县进一步通过精准的走访调研方式,确保巡察能深察民情、找准问题。为此,该县推行“4366”工作法,实现“谈到问访”有机结合。“4必谈”即聚焦关键人员,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包片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必谈,全面掌握政策落地堵点;“3必到”即深入一线场景,农户、农家、农田必到,直观感受群众生产生活现状;“6必访”即紧盯重点群体,信访户、威望户、老党员、“五保”户、低保户、离任“两委”干部必访,倾听最真实的民生诉求;“6必问”即瞄准核心事项,党组织办实事情况、村务公开、政策宣传、补贴发放、集体资产收益、是否存在村霸恶霸必问,精准排查基层治理漏洞。今年以来,该县巡察组已走访座谈4300余人次。

巡察成效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巡察带来的变化,该县建立巡察整改成效群众测评机制,通过“三种手段”全流程体察民意、检验整改实效。被巡察党组织当面通报整改情况,群众现场评判整改是否“真到位”;针对不同群众类型,通过现场会或上门走访开展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急难愁盼”解决反馈;对巡察移交的民生问题解决情况进行电话抽测,精准掌握群众满意度。依据测评结果,被巡察党组织整改成效被划分为好、一般、较差三个等次,以“群众打分”倒逼整改落地。2025年以来,该县已开展督导评估测评610人次,谈话124人次,电话回访23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如今,“开门巡察”已成为大名县激活基层监督活力的重要抓手,既让巡察工作接了“地气”,也让群众诉求有了“出口”,以民意温度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来源:大名县委宣传部)

编辑:李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