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定6月30日消息(记者王艺霖 见习记者禹云飞)6月30日,中国能源研究会未来能源产教融合专委会成立仪式在河北保定举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李泓接受记者专访,解析未来能源发展的技术路径、产教融合的落地逻辑,以及保定作为示范高地的战略价值。

“能源是国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能源也正在经历着清洁化的革命。”李泓说,我国未来能源体系的构建以 “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新旧能源智能化” 为三大方向,覆盖能源生产、存储与高效利用全链条。从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到第四代核反应堆、可控核聚变,从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到氢能存储,再到电动汽车、LED 照明等节能应用场景,未来能源的发展亟需突破从科学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多重壁垒。

李泓强调,未来能源是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动力引擎,产教融合则是链接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核心枢纽。未来,专委会将聚焦核心使命,推进五大工作:探索行业共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打造协同创新高地;构建市场化科创生态体系,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商业逻辑推动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建立未来能源产教融合公益事业价值榜;深化未来能源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打造国际能源教育合作平台。

为何选择保定作为战略支点?李泓教授给出答案:河北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包括光伏基地、工商业应用、炼钢厂等,为低碳技术提供应用土壤;位于保定的华北电力大学长期支撑国家电力系统发展,具备“产学研”天然衔接优势;保定将未来能源技术列为战略重点,从场景开放到资金支持形成政策闭环。

“保定市委书记和班子成员,也特别重视下一代的能源技术。”李泓说,保定特别重视未来能源,不仅仅承办了未来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还希望以后高质量地去推动未来能源在保定的产业落地,形成一些高质量的产品,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人才,来满足国家在未来能源发展方向的战略需求。

从能源“三化”目标到产教融合实践,李泓勾勒的不仅是技术路线图,更是一场“人、产业、社会”的协同革命。当华北电力大学的科研成果在保定落地,当AI垂直大模型服务未来能源,未来能源正以产教融合为支点,撬动全球绿色转型的新可能。

编辑:禹云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