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黔南4月20日消息(记者栾小琳 任振国)暮春谷雨至,备耕好时节。在万物复苏的时节,贵州各地抢抓农时,按下春耕备耕“加速键”,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刘宗朝正查看秧苗长势(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走进黔南州长顺县的一片万亩坝区,田地里的油菜已进入结荚期,再过半个多月,就将陆续采收油菜籽。“等到油菜籽采收工作结束后,我们这里的农田也不会闲着,紧随其后的就是对农田进行翻犁、打田,为水稻插秧工作打好基础。”长顺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宗朝介绍道,目前正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时期,通过这样轮作的方式,土地的利用率将被最大地开发出来。

工人正将钵盘上架到立体式工厂化育秧机(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操作点播机、装盘放籽、覆盖苗盘……在长顺县广顺镇马路社区全程机械化工厂育秧基地里,务工人员分工有序,默契配合,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作为全国第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长顺将机械化运用到了育秧环节,通过工厂化育苗,为农户提供优质秧苗,有效提高了秧苗质量和机械化水平。

“目前,自动化钵盘制作流水线正开足马力,经过一系列机械化操作,钵盘被传送带运进工厂,上架到立体式工厂化育秧机,整个流程不超过半分钟。”长顺县马路村村支书金玉鹏说。

机械化育苗长势良好(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

现在,基地设有播种流水线、种子处理区、秧盘堆放区、催芽室、育秧生产线等功能区,实现秧苗对光、热、水、气、肥各要素需求,实现浸种、催芽、繁育全过程生产标准化,这样培育出来的秧苗不仅品质高,而且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苗情稳定有保障,有效提高产量,实现科技赋能农业。

“咱们工厂现在完全是水肥一体化控制,可以手机远程智能调控温度、湿度,通过每日天气监测严格调控,提升种苗存活率,生长周期相较于传统育苗缩短10天左右,极大减少土地、人工、时间等育苗成本。”金玉鹏说。

随着链条转动,循环运动式苗床上的秧盘,从上到下循环变换位置,保证每一株苗叶面均匀补水,处于相同的光照和最适宜生长的25至30摄氏度的环境中,在稳定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秧苗生机盎然。

种植大户金飞向记者展示钵盘中生长的秧苗(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在一旁等待收秧苗的长顺县种植大户金飞告诉记者,育苗实现机械化后,节省了不少力气,自己今天专程到现场收秧苗,只需将秧盘运送到平整后的田块里进行移栽就可以了。使用钵盘育秧,可以很大程度护苗壮苗,在移栽时避免秧苗根部受损,帮助水稻尽快适应新的生长环境,缩短返青期,增加粮食产量。

为了更好服务周边种植户,长顺县广顺镇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承接水稻育秧订单,目前订单供不应求。除工厂化育秧外,合作社还在大田开展无纺布钵苗育秧。今年合作社订单已超7000亩,覆盖贵州多个区县。

乘着科技的东风,在生机勃勃的黔南大地上,一股赋能农业的新力量正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编辑:杨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