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龙腾春意,“年味”非遗。龙年到,全国各地以“龙”为主题的非遗项目喜气迎人,中华“龙文化”与非遗传承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央广网特别推出“龙耀中国·非遗里的中国年”系列报道,以非遗视角解读中国年味,与您一起领略非遗里“龙”的奇妙多姿。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全国各地都有节庆舞龙的传统。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宾阳炮龙节”传统炮龙制作传承人陈新昆早早忙碌起来,精心赶制炮龙,为一年一度的宾阳炮龙节活动做准备。

宾阳县是“中国炮龙之乡”,宾阳舞炮龙习俗起源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是壮、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宾阳炮龙节”也被誉为“东方狂欢节”,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正月十一,宾阳群众便会走上街头,点燃鞭炮,舞起炮龙,欢庆新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宾阳县于今年2月12日至2月20日举办“炮龙节百龙舞宾州活动”,推出体育庙会、炮龙音乐节、“龙腾宾阳”等系列活动,正月十一当晚将有118条以上的炮龙激情起舞。“舞龙,先得扎炮龙。今年宾阳炮龙节扩大规模,需要到的炮龙真不少,目前我已经扎了四批,共18条。”陈新昆说。

陈新昆介绍,宾阳炮龙特别讲究精气神,龙的五官、身形都要严格按比例搭配,炮龙的扎制工艺也非常精细,要经过扎龙骨、粘龙皮、画龙身、贴龙鳞、染龙布、装龙珠等30多道工序,一条龙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大概要花10天时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宾阳人,陈新昆从小就跟炮龙文化打交道,耳濡目染学习到了很多炮龙知识。从10岁起,陈新昆便开始跟随老师傅学习扎龙技艺,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积累。2019年,年仅31岁的陈新昆被授予“宾阳炮龙节”传统炮龙制作传承人称号,是宾阳县最年轻的炮龙制作传承人之一。

陈新昆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他在传统工艺上做了不少创新。“现在我也在不断地改良扎龙制作的材料和提升炮龙形象设计,并为客户开通定制化服务,做好传统技艺传承的同时,让‘老手艺’创造出‘新经济’。”陈新昆说。此外,他也在积极探索年轻化的传承方式,利用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宣传宾阳炮龙,以此激发更多人对炮龙的兴趣,让更多的人看到炮龙技艺的精湛。

“宾阳炮龙节已经成为宾阳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宾阳县全面加强‘宾阳炮龙节’非遗系统性保护,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前,每年参与宾阳炮龙节的群众、游客达60多万人,炮龙节期间带动全县旅游收入达1.8亿元以上。”宾阳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陈小燕介绍道。

策划:陶玉德

记者:梁瑜琳

编审:李红笛 吴馨骅

编辑:文鑫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