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走进甘肃省灵台县上良镇杨家庄村,笔直的高速公路近在咫尺,引人注目的“万头牛场”全面投用,美轮美奂的崭新房屋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硬化道路随处可见,老少皆宜的村级广场热闹非凡,浓厚的乡村文化气息迎面扑来。

上良镇俯瞰图(柳超 摄)

小村“蝶变”焕新颜

地处上良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的城郊结合村杨家庄村,曾受劳务外输、入城潮流风靡、资金不足、认知欠缺等因素影响,村庄空心化问题突出,人口流失严重、产业结构单一、村庄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成了全村发展的最大掣肘。

“三、四年前,村民们的环保意识薄弱,环境面貌不佳,危房和各类断壁残垣随处可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大部分社道仍然是烂泥路,而且坑坑洼洼,人们出行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入夜后村内一片漆黑,没有路灯,整个村子鸦雀无声。”村民杨浩成说。

近几年,杨家庄村聚焦重点难点,亮出硬招实招,集聚各方之力,全面改善村域环境面貌。依托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努力实现了“目之所及、焕然一新”的新村庄目标。

村民张转红说:“镇政府和村委会联系机械帮我们拆除危房旧房,让我们住进了崭新安全的小康屋,还将我们村的道路进行硬化,铺筑‘脚底下的幸福’进户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建卫生厕所,雨天和晚上出行更方便了。”

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柳超 摄)

多元产业助增收

作为平凉市最大的综合性红牛养殖基地,落户上良镇的灵台县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将为今后全镇牛产业链发展起到强有力的示范引领作用,该项目可为全镇居民提供就业岗位近100个,吸纳300多人就近就便务工,促进人均月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全面实现“龙头企业引领、重点片区带动、各类经营主体联动”的牛产业发展格局,有效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同时,在全村规范落实240亩挂果园管理措施,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种植全膜玉米365亩、甘蓝200亩。依托灵千路、杨右路交叉互通的交通区位优势,强化民营经济扶持力度,发展个体工商户44户,扶持庭院经济42户,持续扩大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今年我种的15亩全膜玉米总产量达25000斤,明年我计划种植覆膜玉米30亩,保证我养的牛有足够的粮草,希望来年再有个好收成,日子越过越好过。”杨家庄村村民杨书明说。

党建引领绘就蓝图

杨家庄村始终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力军作用。

“这几年,村上着力锻造乡村骨干力量,抓牢抓实村级队伍建设,从‘思想、学习、监管、政策’四个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提升村‘两委’干部综合能力,改造了便民服务站,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趟’,党建活动室的更新让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更加规范、更有质量,村民议事厅建立的‘说、议、定、办、评’五步工作法和‘党建引领·十户联体’微网格治理模式,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杨家庄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建都说。

“村上时常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开展政策宣讲,让我们能及时了解党的方针和政策。”杨家庄村民张莉萍满脸开心。

如今的杨家庄村,一幅宜居、欣欣向荣的和美村庄蓝图正在杨家庄村的大地上渐次铺展……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永平表示,下一步,杨家庄村将继续立足实际,抓点示范,串线带面,抢抓机遇,统筹推进基层党建、产业开发、脱贫攻坚成效巩固、乡村建设和民生民计改善,在高质量发展中绘就杨家庄村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朱强 柳超)

编辑:邸文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