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黄埔历史文化系列讲坛活动之“考古黄埔探询‘何以广州’——从‘玉’渐岭南到‘印’入华夏”专题讲座在黄埔区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从黄埔文化古迹的发掘发现出发,别开生面地讲述了一场岭南地区跨越千年的文化交融故事。

“从环珠江口滨海区域的增城金兰寺遗址到中新广州知识城的茶岭遗址、甘草岭遗址以及陂头岭遗址的发掘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来自粤北石峡文化乃至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影响。”张强禄从考古的专业视角,用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历史变迁下广州市地域版图的变化,阐述了黄埔考古工作对于研究岭南文化的重要意义,带领听众感受黄埔大地的历史变迁和南北文化交融。

在讲座中,张强禄总结道,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的原萝岗片区是珠江三角洲史前文化遗存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确立以稻作为主体的广谱型农业经济模式是该片区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引擎,为后续的“八方辐辏,花落广州”历史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史前基础。

据了解,本次讲座由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黄埔区文物局)主办,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黄埔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心、黄埔区图书馆承办,黄埔文商旅(广州)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自今年2月成立以来,不断探索政教研合作推动考古工作多元化阐释模式,增添公众考古新内容,用考古成果服务社会公众和区职能部门。截至目前,该站已策划黄埔历史文化系列讲坛与主题讲座8场,邀请国内知名高校、研究院大咖学者到黄埔开讲,围绕区内重要考古成果发现工地打造“走进考古现场”系列研学活动15场。

“黄埔工作站如今已形成成熟的管理运营模式,以实际成果践行文化惠民。”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黄埔历史悠久,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能让黄埔考古工作真正地走进群众,也为后续活动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接下来,黄埔工作站将致力于服务公众模式创新,全力打造广州市和黄埔区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样板。”

编辑:官文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