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南沙举行。

据悉,圆桌会议是去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的重要配套机制,于今年2月26日在香港正式启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机制由广东省贸促会、中国贸促会驻香港代表处、中国贸促会驻澳门代表处联合发起,现有首批成员单位48家,预计每季度举办一次圆桌会议,将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轮流举办。

本次圆桌会议以“工商界高质量合作 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共聚湾区之心 共谋创新之路”为主题,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主要商协会、外国商务机构、大型企业、智库及商事法律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

以圆桌会议为“圆心”

“我们希望通过圆桌会议的方式,进一步凝聚粤港澳三地工商界的力量,共同探讨和分享商业合作的机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大湾区工商界合作共赢、携手发展。”在致辞环节,广东省贸促会(广东国际商会)会长陈小锋说。

陈小锋表示,圆桌会议选择首次在南沙举办,目的就是通过深入解读政策、专家报告和对话交流,帮助大湾区工商界进一步了解《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进一步挖掘南沙创新发展的潜力,以及企业融入南沙发展的良好机遇,探索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会议上,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进行了投资推介。据介绍,南沙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未来将有6条跨江通道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其作为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得到国家部委近期出台的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等重要政策支持。南沙未来15年可新增用地122平方公里,力争两年内,提供超2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后,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岭南学院院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在会议上作了《南沙: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报告。

“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就要回应经营主体的突出关切,也就是关注在座的企业家们关心的问题。”李善民表示,南沙要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可以探索推动特殊功能区管理与行政区管理适度分离,提高制度创新效能。

比如,支持南沙探索特殊功能区管理与行政区管理适度分离,把社会治理任务交给行政区,把改革任务交给自贸片区,把经济发展任务交给《南沙方案》先行起步区。

展望粤港澳三地合作未来

在近两个小时的圆桌讨论中,来自粤港澳三地以及外国在粤商务机构的嘉宾,就目前大湾区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从各自的观察出发,深入探讨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未来。

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李家聪从商会角度分析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优势突出。目前大湾区软硬联通越来越便捷,但香港对大湾区的激励政策还缺乏深入了解。此外,香港还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对此,他提出了探索推动大湾区各类创新要素流通、香港加强打造吸引人才的配套机制等建议。

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马志达则重点关注到了粤澳合作的新机遇,他提到,澳门作为贸易中心和交流中心,可与横琴合作一起做会展。同时,邀请南沙加入合作,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四大重大平台“引进来”和“走出去”建设,助力大湾区的整体发展。

“未来澳门中华总商会将继续做好宣传澳门的工作,希望吸引更多外地优质企业来澳门投资的同时,把业务拓展至大湾区。希望三地企业珠联璧合,一起携手把大湾区这篇大文章抓紧做实。”马志达说。

就在圆桌会议举行的当天上午,澳粤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罗彩燕专门组织了20多位澳门企业家同行北上专程考察广州南沙区。“我们对南沙的投资环境非常有信心,但南沙与澳门之间的交通还需进一步改善。未来希望南沙能够和横琴、澳门共同推动三地‘一城多站’式发展。”

优化产业合作生态

圆桌会议上,两位来自欧洲的嘉宾也分享了他们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状况、加强大湾区与欧洲经贸合作的看法。

“我在德国商会负责中国区的政府事务,所以经常跑到中国各个地方跟政府交流,考察当地的营商环境。”德国海外商会联盟中国区政府事务高级总监王晓丹称,她每次到大湾区都觉得这个区域非常热闹、开放、务实,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她建议,希望大湾区能在新政策出台后,及时组织德企开展政策解读活动,以及支持大湾区与德国在研发领域实现数据跨境交流。由于70%的德企是中小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她建议安排更多中国企业和德国企业的对接活动,以便德国企业在中国找到合作伙伴。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兼华南分会主席高志豪提到,粤港澳大湾区跟欧盟之间的合作前景特别广阔,涵盖了从制造业到创新,从实体经济到数字经济方方面面的领域。

“总的来说,首先我觉得要通过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欧洲的企业可以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他们的供应链中心,以及他们的‘健身中心’。刚刚大家说到,中国的商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很多欧洲企业出海来到中国,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时,他们经常比喻就像去了一个健身房,可以锻炼企业的‘肌肉’,也可以为他们迈向全球市场做好相应的准备。”高志豪说。

企业方面,广东晶科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也在圆桌会议进行分享。在他看来,未来国际贸易合作、科技合作的重点发展领域更多是上下游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和强链,以及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朱元冰则认为,大湾区首先可对标新加坡的“全球贸易商计划”。其次,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收能够带来更多与世界接轨的思想理念、技术和资本的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还可以推动“湾区标准”制定,实现大湾区尤其是港澳的联动,通过香港、澳门的国际化窗口,把“湾区标准”上升为更高层次的“世界标准”,进而做进一步的产业对接。

编辑:邓美芸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