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珠海10月2日消息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一诗句用在“90后”澳门设计师刘欣珏身上恰如其分。

15岁时,她独自提着箱子从珠海跑到北京求学,再从北京跑到伦敦深造,从中央圣马丁学院毕业后,兜兜转转又回到珠海,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

在创作中,刘欣珏不断采用港珠澳大桥、古村老城等珠海特色元素,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在她眼中,珠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既有粤式文化,又有中葡文化交融,还有渔村文化,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90后”澳门青年设计师刘欣珏(央广网发 刘欣珏供图)

异地求学

刘欣珏是澳门新生代设计师,如今扎根珠海,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对她来说,珠海是澳门之外的另一个故乡。“六岁之后,就跟随父母来到这里。1999年澳门回归的时候,我8岁,这些年可以说见证了珠海的高速发展和珠澳的深度融合过程。”

在她眼中,珠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既有粤式文化,又有中葡文化交融,同时还保留着渔村文化,多元文化的汇聚、碰撞也成了她艺术之路上的“助推剂”。

90后澳门设计师刘欣珏(央广网发 刘欣珏供图)

15岁时,刘欣珏只身赴北京,入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四年中,她潜心苦练基本功,每周习画逾百张。

在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之后,她开始思索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希望搭建起艺术与时尚之间的桥梁,将艺术带入日常生活场景”。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她前往被称为“全球时尚殿堂”的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继续深造,主修面料设计专业。

“在那里,我花了一两年时间去研究面料的材质、工艺。那些看起来很枯燥的技术实验,让我更明确了哪一个方向、哪一个媒介更适合进行商业化。”提起异乡求学的经历,刘欣珏的眼中写满兴奋。

创业在湾区

尽管年少时辗转多地,但无论身在何处,刘欣珏都未曾忘记来时路。她前期的刻苦学习与历练,几乎也都在为回到珠海创业做准备。

“我感觉自己属于这里,不仅是语言、饮食、生活上的习惯,更因为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很多机会。”刘欣珏说。

在结束了北京及澳门的工作后,她便开始了创业之旅。而她的创业方向也比较特别——面料印花设计师。

刘欣珏与澳门城市大学联合推出的疗愈美学产品(央广网发 刘欣珏供图)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欧美时尚圈,邀约画家、艺术家进行面料图案设计的风潮曾盛极一时。毕加索、达利等现当代知名艺术家都曾将面料视为“可以行走的画布”,创作出别具一格的面料图案,实现视觉美感与材质的有机融合。

作为这股艺术风潮的守护者与传承者,刘欣珏所设计的印花图案不仅在色彩搭配、光影构成上别具一格,还综合运用了水墨画、波普主义、解构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结合刺绣、针织、数码印刷等工艺手法,不少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如今,她将自己定位为“艺术生活美学的践行者”,创立了同名品牌,并成为湾区未来联盟联合创始人、澳门文化传播大使。其印花图案设计作品被应用于时装中,还被制作成丝巾、背包、抱枕、瑜伽垫等产品。

“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应该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过往选择的作品呈现地点,可能是美术馆,也可能是商场、书店或时装秀。”刘欣珏说。

刘欣珏与团队成员正在开会讨论(央广网发 潘荣君 摄)

迎接新挑战

当梦想照进现实,作为创业者的刘欣珏所要面对的,不再仅仅是艺术创作层面的挑战。

“小到一根纱线、一块辅料都要跟厂家去对接,打版中发现一点点瑕疵,我们都要重新返工。”订货、成本、物流、渠道、团队等等,都是设计之外刘欣珏要去考虑的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则为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小时经济圈”让她能够快速完成角色的转换:从珠海驱车40分钟,前往香港中环与客户洽谈设计细节,这时她是灵感迸发的艺术设计师;换上球鞋T恤,开车到周边城市的工厂或面料市场,这时她是谙熟谈判、风控等商业技巧的创业者。

“珠海是一个可以‘缓冲’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链接’的地方。”刘欣珏说。

粤港澳大湾区各类设计交流活动,为刘欣珏提供了成长的舞台(央广网发 刘欣珏供图)

此外,珠海当地的艺术设计群落,也在很大程度上滋养了她的创业之路。“这里有大大小小的艺术社团,不定时会组织一些聚会、讲座、对外交流活动。”

她还发现,近年来,像她一样曾经北漂、而今回流的年轻艺术工作者越来越多,在珠海各类文创园、艺术展会上都可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珠海是一个枢纽、一个中转站,在这里我们觉得有更多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立足湾区、拥抱世界,在“湾区之城”珠海,越来越多如刘欣珏一样的艺术和时尚文化领域创业者在这里扎根、在这里逐梦。

策划 | 王雪薇

文稿 | 黄一韦

拍摄 | 潘荣君

制作 | 李诗

鸣谢单位 | 珠海市委网信办

编辑:黄璐璐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