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0月19日消息(记者罗世伟)10月19日,“兴宁鸽飞向世界——‘媒体+’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圆满举行。这场以鸽为媒、以产业为核、以“媒体+”为桥的盛会,不仅奏响了兴宁鸽产业升级的新序曲,更翻开了县域特色产业借助“媒体+”迈向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梅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共兴宁市委、兴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央广网广东频道协办。活动旨在通过“媒体+”的创新模式,深度挖掘兴宁鸽的文化底蕴,打响区域特色品牌,繁荣产业经济生态,全力构建兴宁鸽产业“六个高地”发展新格局。来自多个省份的行业专家和企业领军者齐聚一堂,共探肉鸽产业发展新趋势,全方位展现兴宁鸽产业在现代化、品牌化、国际化领域的亮眼成果,并现场落地多个合作项目,为兴宁打造“中国鸽业之都”注入强劲动力。

现场,由广东财经大学驻兴宁工作队和艺术与设计学院“强国行”设计团队师生一起倾力打造的“兴宁鸽”IP形象正式发布。梅州市政府副市长胡学冬,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祖华,兴宁市委书记罗达祥,兴宁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超文共同为IP揭幕。伴随视频播放,“鸽兴兴”“鸽宁宁”“鸽团团”三位角色以家庭的温度亮相舞台,成为“兴宁鸽”品牌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兴宁鸽”IP形象正式发布(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据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宋琦介绍,这套IP设计紧扣兴宁地域特质与产业发展需求,以创新设计语言链接视觉符号与文化内涵,让传统产业的精神底色以更生动的方式被看见、被记住。

一体两翼联动共创 让产业更有温度

宋琦表示,此次发布的“兴宁鸽”IP以“一体两翼,联动共创”为核心方法论——锚定鸽产业为“体”,以文化和农产为“两翼”,让产业有根、有魂、有光。“它不仅是一套形象,更是一种兴宁思维的具象表达:把“产业升级”与“文化自信”交织,让品牌传播与乡村振兴同行。”

“兴宁鸽”IP形象(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三位角色,三种性格,共同组成了“兴宁三宝”家庭。鸽爸“鸽兴兴”身着油茶般的醇棕色工装,守着木匠台专注雕刻。他的形象取自兴宁勤劳朴实的手艺人,那一刀一刻间,是岁月,也是坚守。

鸽妈“鸽宁宁”系着围裙忙碌于厨房,化身“客家厨神”。她的灵感来自兴宁人家的烟火日常——在锅碗瓢盆间,把一方水土的物产化作一桌团圆的味道。

鸽小宝“鸽团团”披着沃柑色的暖橙披风,灵动得像练过“无影掌”,总在田野间琢磨武术招式,象征着兴宁青年蓬勃的生命力,也承接着客家武术的文化脉络。

“这些角色并非凭空想象,而是从兴宁的生活肌理中生长出来——既有土地的质感,也有人情的温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烟火、有匠心、有传承的‘功夫家庭’,折射出‘兴宁鸽’从一只产业之‘鸽’到文化之‘鸽’的成长历程。”宋琦说道。

在故事中看见兴宁 在温度中读懂品牌

从油茶的棕、沃柑的橙,到丝苗米的白,每一种色彩都取自兴宁的地道物产。设计团队将自然的色系穿在角色身上,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温厚与丰盈。

在视觉语言中,传统版画的线条、客家菜的细腻质感、武术的灵动神采,被巧妙地融为一体——“兴宁鸽”不只是产业的符号,更是文化的代言。

“这套IP让抽象的兴宁精神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勤劳与坚韧、创新与包容、温情与传承。每个角色都是一个生活切面,也是一段乡村振兴的注脚。三只‘鸽子’守护的不仅是一方‘功夫厨房’,更承载着让兴宁鸽飞出本地、让客家味道香飘万里的梦想。”宋琦进一步阐述道。

未来,它们将作为“兴宁鸽”品牌的文化载体,出现在产品包装、城市地标、文创周边、宣传短片等多元场景中,讲述兴宁产业腾飞与乡村焕新的温暖故事。

从产业到文化,从乡土到世界,“兴宁鸽”的故事正飞得更高、更远。

编辑:郑少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