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0月11日消息(记者张顺鹏)近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黄埔珠江村旧村改造项目首开复建区(7号、8号地块)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正式转入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新阶段,村民回迁安置工作驶入“快车道”。

中交四航局黄埔珠江村旧村改造项目坐落在“三山两水三公园”之间(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中交四航局黄埔珠江村旧村改造项目,位于黄埔临港经济区核心起步区,坐落在“三山两水三公园”之间,是“一江两岸三带”的重点区域,建成后将为广州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项目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涵盖13个地块,首开复建区分为7号、8号两个地块,总建筑面积约为19.13万平方米,共规划建设5栋住宅楼,将为970户村民提供回迁房。自2024年7月首栋楼冲出正负零开始,历经450余天的建设,首开复建区5栋楼全部封顶,顺利达成节点目标。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按时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节点任务,实现村民尽早回迁的期盼,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始终秉持“履约就是生命线”的准则,将建设进度视为重中之重,做好前期策划,系统梳理施工主线,明确工序穿插流程,编制全周期关键节点与网络计划图,全力推进房建工程大穿插作业。

自7号、8号地块冲出正负零、进入地上施工阶段以来,广州先后遭遇4次台风侵袭和多次连续降雨,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正常进展。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和工期节点的双重压力,中交四航局项目负责人坚定表示:“珠江村项目作为改善型民生工程,承载着村民迫切的回迁愿望,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期盼,必须全力以赴,确保每个节点的顺利达成!”项目团队迎难而上,在快速建造中采用“空间换时间”的原则进行工序穿插,充分利用工作面,及时开展穿插施工,有效缩短工期。同时,通过均衡配置劳动力等资源,有序进行流水施工,实行扁平化施工管理,有力保障了7号、8号地块主体结构封顶这一重大节点的按时、保质完成。

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面对现场特种设备繁多、工序穿插施工等所带来的施工安全风险高、管控难度大等挑战,项目全面推行网格化安全管理,将责任层层压实至每一位人员;常态化开展管理人员、班组长及作业人员三级安全培训,持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同时将技术优化与智能建造相结合,从源头降低作业风险。

在严格抓好日常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项目坚持策划先行、风险前置,持续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让现场施工“有章可循”。项目首创并全面实施标准层文明施工标准,将文明施工理念融入管理全过程,从环境维持、材料节约、防护标准化三个方面入手,不仅确保现场施工不留任何盲区空洞,更进一步促进全员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和工作习惯。在建设过程中,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前期可周转模块化定型化防护+后期预埋钢筋防护”模式,实现全周期动态安全管控,为项目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截至目前,项目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正常,安全环保形势整体平稳、可控,已持续安全生产710余天。

面对行业变化,中交四航局始终初心不改,将“品质四航”写进企业文化理念里,用品质匠心打造房建标杆项目。

为持续提升施工效率和建造品质,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社区,中交四航局项目总工程师提出了施工的新思路:“我们可以在现场建设引入智能化技术,借助新科技为项目建设注入新动力!”经过全面考察,现场建设迎来了一批“新同事”,它们包括实测实量机器人、室内装修机器人、外墙喷涂机器人和建筑清扫机器人。随着“新同事”们陆续上岗,不仅有效降低了人为误差,还显著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整体工效,实现了效率与品质的双重提升,为打造匠心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交四航局黄埔珠江村旧村改造项目是黄埔区城市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重点民生工程,随着首开复建区7号、8号地块的全面封顶,项目建设已顺利进入下一阶段。首开复建区建成后,珠江村人居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村集体和村民生活水平也将得到全面提升,村民将切实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接下来,项目团队将全力以赴,秉持高目标引领,勇于攻坚克难,敢于突破创新,确保后续的装饰装修和机电安装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按期完成,奋力打造城市更新项目标杆,兑现民生承诺,为广州的高质量发展建设注入前进力量。

编辑:罗世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