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组织历史名城保护专业领域专家及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综合管理和执法局、属地镇街、规划编制单位等多部门,召开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成果专题研讨会,对瓜岭村、新高埔村等七大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路径进行深度研讨。
本次规划修编工作于2025年启动,紧密结合增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以“历史价值挖掘—空间管控—活化利用”为脉络,构建三级保护体系: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类保护范围红线,实施分类保护策略,形成“田林水村”共生的空间格局。规划同步衔接村庄发展需求,鼓励建筑活化利用和产业布局优化,为传统村落的长期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依据。
岭南水乡村落:新塘镇瓜岭村
瓜岭村位于新塘镇东部,始建于明代中期,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是广州市唯一的水上清代民居建筑群,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以11条麻石巷道为骨架,构建出青砖灰瓦的“梳式布局”民居群落,村落临水而建,水道环绕,荔枝林掩映,碉楼耸立,祠堂与民居错落分布,体现出“田—林—水—村”有机融合的岭南水乡风貌。
图为瓜岭村碉楼(宁远楼)
生态山水村落:派潭镇新高埔村
派潭镇西南部的新高埔村,明万历年间始建,清康熙年间重建,因村民自高埔村迁此立村而得名新高埔,于2014年被列入广州市传统村落名录。该村传统风貌保存完好,现存新高埔与柑田两大片区,拥有12处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及古井、古树、古桥等多类历史环境要素,整体呈现棋盘式传统岭南古村落格局。
图为派潭镇新高埔村
广客交融村落:正果镇岳村村(旧刘村)
正果镇西部的岳村村(旧刘村),明万历年间由广府刘氏始建,清咸丰年间客家刘姓兄弟来此重建,融汇广客两家文化特色,2014年被列入广州市传统村落名录。旧刘片区建筑形态兼具广府“梳式布局”与客家“围龙屋”风格,是广客文化交融的实物见证,对研究岭南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正果镇岳村村(旧刘村)
下一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将秉持“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建立多规合一的管控机制。通过创新探索“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保护利用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村落活化,推动“传统村落+”多元发展模式落地,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助力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来源:增城规划自然资源局)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