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同志,我行动不便,你们上门办理房屋注销,这样我就可以早点拿到征拆补偿款了!谢谢你呀!”白云区某养老院的房间里,92岁的刘爷爷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8月30日,白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带着设备和登记材料,特意赶到养老院,为行动不便的刘爷爷办理产权注销手续。从人脸识别到资料填写,全程不到半小时,老人足不出户就完成了所有流程。这样的暖心场景,正是白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上门办”登记服务的日常。

“群众有需要,我们就上门”——特殊群体的“绿色通道”

为切实解决特殊群体“跑腿难”问题,白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动延伸服务链条,开通“绿色通道”,把办事大厅搬到群众家门口,用“脚尖上的服务”诠释“便民、利民、为民”的初心。

刘爷爷因腿脚不便多年未办理房产登记业务,子女又在外地工作,这件事成了全家人的“心病”。8月份的上门服务中,工作人员小李让刘爷爷格外感动。“爷爷视力不好,表格上的字得凑近看,我就搬个小马扎在他身边帮他核对信息。”小李说,“老人记性不太好,我们就一遍遍讲解流程,直到他完全明白。”

针对年老体弱、因病卧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白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供“上门办”绿色通道服务。群众可以通过办事大厅的“搞得掂”窗口,或是拨打预约电话,工作人员就能及时梳理需求清单,携带移动设备、申请材料及认证工具上门服务。从身份核验、人脸识别到表格填写、材料审核,全流程“一站式”完成。白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今年累计提供上门服务6次。

工作人员上门指引群众填写申请材料

从“上门办”到“驻场办”——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交给群众

除了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到家中“上门办”,白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为全力保障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高效推进,在全市首推“一站式注销登记”特色服务,以创新举措助力城市更新跑出“加速度”。

在城市更新征拆工作中,已完成签约的被征拆群众需要完成房屋产权注销登记。以往因征拆工作推进节奏快、群众签约时间相对集中,常出现群众扎堆办理的情况,不仅拉长了单个事项办理周期,更直接影响征拆补偿进程,成为困扰群众的“关键小事”。

自今年4月起,白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动破题、先行先试,联合相关街道建立“征拆现场+登记服务”联动机制,创新在拆迁一线设立“一站式注销登记服务点”。工作人员携带专业设备在三元里街、松洲街征拆现场指导群众准备材料、审核登记信息、即时办结业务,将原本需要到登记大厅办理的注销登记流程,优化为“零跑动、现场版”的便捷体验。

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1000多宗注销登记案件,高效解决群众咨询诉求105批次,切实以服务“零距离”助力城市更新“加速度”,为全市城市更新领域不动产登记服务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白云经验”。

“便民不止步,服务再升级”——民生答卷新添“幸福注脚”

近年来,白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落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的173条惠企利民政策。31种登记业务从8个工作日压缩至1小时即时办结,材料精简106项,服务从单一业务拓展至集登记、交易、纳税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形成“1个窗口、1套资料、最多跑1次”的便捷模式。构建“不动产+N”综合服务体系,深化“不动产+互联网”业务范围,与民政、公安等80余项常用信息共享,搭建便民服务点并实现“全流程网办”,推动服务范围与效率双提升。

在登记大厅里,一个个登记人带领申请人体验不动产权证“一证一码”,体验便捷化的数字时代;他们向群众展示“掌上大厅”,为市民、企业提供24小时服务,交易网签、登记申请、进度查询等服务,指尖办理即可;企业专窗提供管家式服务,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一窗一人一套资料一个环节”,专人对接,全程指引,为企业扎根生长的每一步注入强劲动能,也为市民向往的幸福生活添上更温暖的注脚。

从“上门办”到“驻场办”,从“绿色通道”到“创新破题”,服务形态迭代跃升,“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下一步,白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以“优服务、助民生、促经济”为目标,持续创新实干,提供更多便民利企举措,给自身“做加法”,给办事企业和群众“做减法”,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做出更多贡献。(来源:白云区规自局)

编辑:罗世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