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广州白云站的“书香驿站”里,旅客轻抚书页,静享阅读时光;广州南站站台上,G3786次“书香列车”正缓缓启程,车厢里弥漫着淡淡墨香。这些画面,来自2025年南国书香节“书香铁路·我喜爱的好书”活动,也是国铁广州局持续推进“书香广铁”建设、积极响应国家书香社会建设战略的真实缩影。当铁路与岭南文化温暖相拥,一段以钢轨为载体的书香故事,正悄然在万里铁道线上延展,成为推动全民阅读、涵养社会文明的一股生动力量。

以共建共享为笔,站车之间绘出阅读新景。国铁广州局秉持“铁路+文化”理念,将阅读空间融入人流如织的车站,正是贯彻国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书香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广州白云站内,170平方米的“花城书房”清雅亮相,5000余册图书、自助借阅设备与岭南建筑风格相得益彰;管内广州南、深圳北等十余个重点车站也陆续建成“书香驿站”,让候车时光成为一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数字化服务同样不缺席——“广铁悦读”数字平台覆盖多趟高铁,1.8万册电子书“一扫可读”,已惠及旅客超百万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路地共建”模式:与广州市图书馆合作,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携手腾讯打造“微信读书”公益空间,让“指尖阅读”随列车一路延伸。这些举措不仅拓展了公共阅读的物理与数字半径,更体现了铁路系统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中的主动作为。

以文化浸润为基,铁路服务更添温情与深度。“书香广铁”的真正魅力,在于让阅读化作润泽人心的清泉,呼应了“书香社会”建设中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深层目标。深圳北站“迎春花”服务队就是一个动人例子:队员们研读《像绅士淑女一样服务》《服务的艺术》,将书中知识转化为一次次温暖实践——帮旅客找回走散的孩子,为视障人士贴心引路。五年来,这支“读书型”团队已服务重点旅客超过20万人次,并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

而阅读,更承载着精神与情感的传递。在广州白云站的推介现场,职工原创诗朗诵《山河无恙,钢铁托举中国脊梁》荡气回肠;康震教授借《苏东坡12讲》,娓娓道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人生。阅读,在此超越了知识本身,成为职业信念与城市温度的生动表达,也在细微处夯实着“书香社会”的人文根基。

扎根湾区文脉,书写融合发展的铁路篇章。国铁广州局的种种尝试,始终紧扣岭南底蕴与时代脉搏,更与国家“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同频共振。《珠江潮》《粤食记》等富有广府风味的图书登上“铁路悦读好书榜”,列车与驿站化作移动的文化橱窗;非遗主题曲《粤韵飞扬》经创新改编,粤剧唱腔与现代旋律在高铁站中交织回响。

当“书香列车”穿行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当“花城书房”的满洲窗映出读者专注的身影,一段流动的文化长廊已悄然形成。这既是对“人文湾区”建设的积极响应,也更凸显了交通背后的文化担当——以铁路为纽带,传扬岭南开放包容的精神;以书香为媒介,让“敢为人先”的湾区气质陪伴每一段旅途。铁路系统正在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推进区域文化融合的重要力量,为“书香社会”建设注入澎湃的动能。

车轮滚滚,书香致远。国铁广州局以钢轨为纸、以服务为墨,正在万里铁道线上写下“铁肩担文脉”的新时代故事。当跨越山河的铁路与滋润心灵的书籍相遇,当图书馆“搬”进车站车厢,当翻书声与行车声悄然合拍,文化的种子便真正扎根于人间烟火里。这不仅是一种服务创新,更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初心的温暖诠释,也是铁路行业服务国家战略、助推书香社会建设的生动见证。在建设文化强国、书香中国的道路上,这样的探索和实践,正让精神文明的芬芳随铁轨绵延,走入千家万户。(黎磊)

编辑:徐钡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