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五年风雨兼程,十五年砥砺奋进,从一片工业起步之地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

数字见证成长 产业跃升铸就高地

自1984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广州市相继获批设立9个经开区(4个国家级、5个省级)。各经开区在体制机制、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改革创造多个第一,已发展成为广州市经济发展快、吸引外资多、投资环境优、技术水平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9个经开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7398.9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77万亿元、实际外资27.2亿美元。

增城开发区伴随改革而生,从1988年的县级园区,到2006年升级为省级园区,再到2010年跻身国家级园区,每一步都折射出不断升级、不断突破的产业革新光芒。

增城开发区道路景象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历年综评排名情况表

2010—2024年,增城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从93.67亿元增长至980.6亿元,年均增长18.3%;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42.33亿元,年均增长19.7%;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超2.1亿美元,年均增长36.7%;2024年进出口总额达1400亿元,年均增长33.3%;在商务部考评中,全国排名从2016年的189名跃升至2024年的52名,九年上升137位。

但比数字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和质量的深度蝶变。以“芯”“显”“车”为引领,智能传感器、新型显示汽车及零部件等三大特色产业集群日益壮大,广汽本田、日立马达、越海电子等头部企业在此聚集,一张协同高效、梯次清晰的现代产业图谱正日益清晰。据了解,2024年,增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27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实现630亿元,集聚信息技术上下游企业40余家,集聚汽车产业链企业207家。

增城开发区一角全景图

东部通道畅达 联动世界激活外贸增长引擎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的运营使用,使增城西站直连中欧、中俄、中亚、东盟等多条国际物流大通道。从这里出发的跨境电商货品,可通达17国34城,最快14小时即可送达欧洲,赋能外贸企业开拓全球市场。

依托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黄金通道”与中欧班列“钢铁驼队”,从袋鼠妈妈到昊超电商,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相继抢滩落户,更令人瞩目的是,包括希音在内的11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重大项目强势进驻,共同绘就“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新图景。

据了解,一直以来,增城开发区秉持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筹建的原则,在项目招商前期就提前介入,主动靠前服务,结合项目洽谈进度,摸查项目用地需求,明确规划用地时间线,全程跟进土地出让、规划方案及报建等工作,让企业在审批过程中少跑腿、不求人,确保希音等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此外,新塘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完善,通达能力大幅提升,新塘站每日到发班列提升至290趟,与开通时56趟(2023年9月开通)相比,增长417.8%,通达7省70城。广州城投东部新城中心等7个总部项目加快建设,新昌景总部等5个商业项目动工,产城融合不断深化。

创新矩阵升级 培育新质生产力

增芯科技、中微、湖大研究院等创新力量汇聚于此,形成集研发、孵化、转化于一体的创新高地。截至目前,推动湖大研究院新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广州分平台5家,新增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快速攀升,2022年以来,全区累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15项(含拟奖项目),创新驱动成为发展新引擎。

增城开发区

近年来,增城开发区不断强化园区载体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东省首个智能传感器特色产业园,已落户增芯、越海等龙头项目和中微、智达星空等重点项目;聚力打造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数字化转型,已落户日立马达等汽车零部件企业180余家;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引进九洲、智能防务装备与低空航空器产业基地等项目;打造特色生命健康产业园集群,引进广东大翔制药、百灵生物医药、洁特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

增芯科技拥有国内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晶圆制造产线,从动工建设到投产仅用18个月,于去年正式建成投产,不仅刷新了半导体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周期,更创造了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广东速度”。广东越海集成技术有限公司聚焦半导体晶圆级先进封装领域,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填补广东省在先进封测领域的空白,成为广东省打造“四梁八柱”封装领域的重要支撑项目。

以“科技+产业+人才”三位一体构筑的发展生态,让增城开发区创新的种子在产业田野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谋篇布局启新程 奋楫扬帆再跨越

站在国家级开发区新方位,增城正加速融入广州“12218”现代产业体系和东部中心发展格局。

近日,广州市商务局召开增城开发区升级15周年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总结15年发展成就,并联合多部门及专家围绕产业升级、机制创新、营商环境等议题共谋发展新蓝图。

增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讨工作会

广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支持增城开发区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通过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重点提升增城西站国际班列运营效能,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等外贸服务平台。同时深化经开区体制机制创新,聚焦智能传感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推动“园区产业化、产业园区化”融合发展,为东部中心产业集聚提供强有力支撑,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源:穗商宣)

编辑:徐钡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