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7月4日消息(记者官文清 见习记者徐钡儿 实习记者蔡滢珲)7月3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举行首期“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直通车园区行”活动暨“人工智能+机器人”系列产业政策新闻发布会。
“人工智能+机器人”系列产业政策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本次活动是黄埔区首次将政策发布会开进园区,将政务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政策咨询和政务服务。
此外,活动还发布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系列政策,即支持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形成了4大政策近40条措施,以政策创新激活产业动能。
“‘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黄埔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核心引擎。”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邓旭在发布会上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系列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政策提出,在人工智能领域,黄埔将打造特色产业空间,强化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供给,推动场景应用示范,推进数据资源资产化与应用创新,建设AI赋能新型工业化平台,培育人工智能优质企业梯队。
在具身智能领域,将大力推动具身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深化“机器人+”应用,强化优质企业培育,营造产业发展生态。
在集成电路领域,将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加快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扶持,助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
在新型显示领域,则将大力推动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助力广州建设“世界显示之都”,开发开放应用场景,提升先进产品供给,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在活动的分会场,人工智能产品展示专区,黄埔13家科技企业携人工智能产品集中亮相,涉及物流、交通、医疗、安防等多领域。
“从2016年落户至今,政府给予很多实实在在的支持。”参展某企业相关负责人欧红君表示,该政策发布后,将为符合条件的AI企业发放“算力券”,能大大降低企业大模型的训练成本。此外,在场景落地方面,“场景券”的推出将会推动AI心理健康服务覆盖各类应用场景,让AI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有需要的群体。
据了解,下一步黄埔区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通过更精准的政策支持,与企业共同把握“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