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沙县区,青山如碧。位于沙县区高砂镇樟墩村的高砂林场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鸟语蝉鸣的“交响曲”,让这个有着近40年“工龄”的农场重焕年轻光彩。

而为这片林场注入全新生命力的,还有和三明市沙县区森林资源收储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福林票——去年,沙县区颁发首批“生态票”,高砂林场将5029亩天然林、生态林经营权流转给三明市沙县区森林资源收储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其中,委托经营1029亩主要用于发展森林康养、文旅休闲等林业特色产业,开发林业碳汇等生态产业,进行非木质性利用;协约改造1954亩,遵循因林施策,采取“抽针留阔补阔”、定向培育等方式进行改造提升,形成异龄复层林;订金收储2046亩,因地制宜开展树种更替改造,重新种植乡土阔叶树,培育阔叶林。定金收储年限为10年,其余为30至36年。

夏季阳光充足、雨水丰沛,三明市沙县区森林资源收储管理有限公司迎来了森林抚育的黄金季节。沿着林场小路盘山而上,一片经过抚育的生态林呈现在眼前。这里的阔叶林分布均匀,主干粗细均匀,进山入林已被开辟出一条宽阔的路,方便大型车辆进出。

指着眼前的泥路,公司资源管理科科长姜吉林说,为了将来更好地管护天然林,公司将对进山道路进行硬化,开展抚育工作不再“听天由命”。

林场周边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的同时,年初,公司为林场发放了上一年度的租金。按每亩36元来算,林场拿到了51000余元,而今年的收益将更加乐观——全年租金可达9万元,而公司利用生态林进行碳票开发、林下种植和改造更替的收益,还能有数笔额外的分红。

细细算着这笔账,场长胡贵平的眼角露出了笑容:“林场还在这里,没有砍,没有卖,我们每年却能多收到这么多钱!”想当年,镇办林场能力极其有限,仅凭国家生态林补助的微薄收入,林场想要开展森林抚育左支右绌,而如今,他们甚至有了培育大径材的想法,从而实现更高的林分质量,让同样的这片山释放更大的变现能力。

天然林、生态林受采伐政策限制、经营门槛高、管护成本大,林农“不想管、不会管”等问题,在国有林业企业的专业力量介入后迎刃而解。“我们有技术、有资金、有渠道,因此有唤醒绿色‘不动产’的能力,这也是国有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姜吉林告诉记者,为了更大程度地造福林农,生态林开发的碳票收益,公司只分2成,林下经济、木材择伐等方式获得的收入,也将大头让给了林农和村庄。

高砂村也深深获益于福林票,去年开启合作,今年初就拿到了19834元。高砂镇高砂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海明说,为每位村民购买保险的想法由来已久,愁的是村财无法负担。而这次收入,正好能为大家买上意外险,甚至还为每户配齐了财产险,村民打工遇到意外所产生的医疗费,都拿到了赔偿,大家对福林票的态度也从原来的质疑到现在的全力支持。

沙县区拥有天然林、生态林面积7.6万公顷,其中可盘活部分约4.06万公顷,占比53.5%。近年来,沙县区不断扩大“三改三创”改革覆盖面,以改变经营主体、保育方式、收益途径盘活森林资源,以创设生态金、福林票、生态贷推动森林价值实现,不断激活万重山。

目前,沙县区已制发生态型福林票2454万元,涉及12个乡(镇、街道)29个村(林场)共计6.6万亩。(全媒体记者 陈渴 沙县记者站 吴伟 通讯员 张昌财)

编辑:罗晓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