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31日)晚上,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
  作为东道主城市,福州主动作为,精益求精为世界呈现一届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大会。
  期间亮点频现,成果丰硕。
  《世界遗产名录》更新 中国世遗总数增加到56个
  本届大会集中审议了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包括45项《世界遗产名录》待审项目和258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7月24日,大会审议通过5个提名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沙特阿拉伯希马文化区,奥地利、比利时、捷克、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跨境申报的欧洲温泉疗养城镇,法国科尔杜昂灯塔,德国达姆施塔特的玛蒂尔德高地,意大利帕多瓦14世纪壁画群。
△泉州
  7月25日,作为本届大会中国唯一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再添一处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6项,包括38项文化遗产、14项自然遗产、4项文化与自然遗产。
△重庆五里坡
  7月28日,重庆五里坡(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边界调整项目)正式通过审议,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丰富的主题边会 聚焦可持续发展
  除先期举行的“2021年世界遗产青年专家论坛”“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外,世遗大会还举办了丰富多样的主题边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各边会集中出现的代表性主题,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与生物多样性:滨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空间技术助力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等。
  此次大会是世遗大会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线上会议为主的方式召开,代表们通过大屏幕与世界各地参会者进行交流,集思广益,提出应对未来挑战、促进实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战略目标和世界遗产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新共识和新倡议。
  达成广泛共识 通过《福州宣言》
  7月17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以福州命名的宣言——《福州宣言》。宣言得到了委员会各成员国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普遍认为其具有平衡性、包容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宣言重申了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携手努力、共同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宣言指出,世界遗产作为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宣言强调妥善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保护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践行“绿色世遗”理念 世遗大会实现“碳中和”
  7月23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碳中和启动仪式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现场,世遗大会福州市筹备办与泰宁县杉阳山区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碳中和协议,并由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向世遗大会福州市筹备办颁发碳中和证书。
  本届大会制定了减排行动计划,通过场馆使用节能、节水设备,鼓励引导采用集中出行、绿色出行等方式减少会议二氧化碳排放。经测算,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会产生约200吨二氧化碳排放。经认证,通过购买泰宁县杉阳山区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大田乡的197亩用材林产生的300吨林业碳汇实现会议“碳中和”。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碳中和工作,对福州市持续开展低碳试点,探索创新福州碳达峰路径,进一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州市将以本次世遗大会碳中和工作为契机,引导全市形成“绿色活动”新风尚,同时促进林业碳汇市场建设,进一步带动林业碳汇自愿减排交易。
  为凸显“绿色世遗”理念,本届世遗大会开展了“世遗林·碳中和”植树活动。活动在仓山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溪流两侧开辟约15亩植树区,邀请近百位中外嘉宾共同种植2棵榕树和100棵福建山樱花树苗,为福州播下绿色种子,并在签名树牌上写下寄语,留下美好祝福。
  这是时隔17年后,世界遗产大会再次“花落”中国。
  大会的顺利召开,为世界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留下“福建风采”,刻上“福州印记”。
  让世界了解福州 让福州走向世界
  借助世遗大会,中外嘉宾们对福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美联社等多家中外新闻单位全方位、高密度、多角度的集中报道,提高了福州的国际知名度。
  无人机表演:光影秀福地 “榕”情迎世遗
  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际,《有福之州迎世遗》主题灯光秀和无人机表演在闽江两岸闪亮登场。1500架无人机组成的方阵在闽江边缓缓升起,在空中演绎中华文明的图腾象征中国巨龙、万里长城,福建世界遗产元素、福州代表性文化符号、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徽等,给观众带来一场空中视觉盛筵,通过光影艺术演绎,展示有福之州迎接世遗大会的开放心态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沉浸式演出:向世界展示 千年福州之美
  7月15日晚,沉浸式演出《寻梦·坊巷》在福州三坊七巷举行。演出以福州元素为点,三坊七巷为线,运用了声光电等多种新技术,结合三坊七巷的南后街牌坊、风雨廊、宗陶斋、爱心树、光禄吟台等特色地标,采用朗诵、音乐、光影、舞蹈、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还原了古代里坊制度的运行机制,将闽都民俗、生活场景和商业氛围一一呈现。
  线上+线下:“数字世遗” 打造新样板
  本届大会期间,通过网络向全球直播大会开幕式、闭幕式,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这是世遗大会举办40多年来的首次尝试。作为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承办地,福州充分发挥数字实力,以数字福州国际品牌为闽都文化国际品牌赋能,让“数字世遗”之光闪耀世界。
开幕式在线直播画面
  参观考察:福州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引来嘉宾纷纷点赞
  连日来,世界遗产大会参会嘉宾走访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中国船政文化景区、鼓岭旅游度假区、烟台山等地,了解福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感受八闽古都别样风情,深厚的人文底蕴让中外嘉宾们津津乐道,纷纷点赞。
  全面呈现福州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赓续千年闽都文化,讲好文化遗产故事。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出了以昙石山、寿山石、三坊七巷、船政等为代表的闽都文化,经过精心呵护和活化利用,福州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7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完成重点文物修缮工程226处,古建筑、历史建筑1300多处,打造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了261条传统老街巷,初步构建起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名城保护格局,奏响新时代福州文化遗产保护的华彩乐章。
  经过一代又一代福州人的努力,今天的福州名城保护和古厝保护的成绩有目共睹。“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和三坊七巷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充分展示了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璀璨的文化遗产,也向八方来客展现了福州在开拓创新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方面的丰硕成果。
  持续提升城市软硬件 展示有福之州魅力风采
  在筹备大会过程中,福州以“绣花功夫”全力打好城市品质、古厝保护、生态环境、产业项目、文明素质提升攻坚战,快速提升了城市的软硬件;大会期间,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秉持敬业、奉献精神,为会议提供了高品质服务……这些都让福州给世界留下美好的记忆,世界也给予福州高度的评价。
  世遗大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福州的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外事礼仪、文明形象等方面再上新台阶,也使其进一步积累了承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让更多人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价值,“保护名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保护世界遗产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正以更加坚定昂扬的步伐走向世界!
编辑:严南悦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