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平潭8月30日消息(记者龚雯)碧海蓝天映衬海蚀地貌,错落有致的石头厝与风车田相映成趣,夜色波涛中的“蓝眼泪”浪漫神秘,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这正是中国第五大岛上“平潭蓝”的魅力。2025年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工作报告明确,锚定“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建设高品质国际旅游岛。
2024年,平潭接待游客1078.9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3.6%。全区有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君山片区磹水村因坐拥“最美环岛路”景观而热闹非凡。“85后”民宿主理人王小兰忙碌了整个暑期旅游旺季,“平潭的生态风景给予了民宿业很大市场,我们将家乡老房子改造成‘侘寂风’,许多风格爱好者和年轻游客前来体验、摄影打卡。”目前,平潭备案民宿近900栋。餐饮、旅拍等富民业态同样应运而兴。
磹水村民宿主理人王小兰(左)向游客介绍情况(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这座梦幻海岛旅游优势的显现离不开良好生态。平潭始终牢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殷殷嘱托,曾经海岸侵蚀严重、生态系统脆弱、海洋风暴潮频发的海坛岛,通过近十年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蜕变出绿满海湾、鹭鸟翔集、人居和谐的生态新图景,成为国家森林城市,获评全国“和美海岛”。
一湾碧水绕青城,探索未来湾区新范式
晨光照耀,竹屿湾碧波潋滟,岸边树木葱茏、水鸟翩跹,晨练的居民三两成群。地处平潭中部核心地区的环竹屿湾区域正彰显生态文明,探索未来湾区新范式。
日前,“中国平潭环竹屿湾区域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方案中期评审会”召开,筹备将环竹屿湾塑造为环湾面海的世界级湾区。
谁能想到,早期,竹屿湾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局部海域氨氮浓度超二类标准2.3倍。为践行“生态优先”理念,2016年来,竹屿湾开展了大规模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在海岛研究中心指导下,累计清淤疏浚138公顷,建成生态驳岸7.8公里,海绵系统污染防控工程61公顷。整治后,周边防洪排涝能力提高,蓝色海湾指数达到“良好”,重现海湾“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自然风貌。
“环竹屿湾区域以竹屿湾和竹屿湖为核心,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区位优势,天然避风条件优越,是不可多得的内湾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资源生态局国土空间规划处科员吴立记说。
据介绍,目前环竹屿湾区域融合生态修复、文旅产业、城市服务等功能,将持续通过湖湾联动,做优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形成引领“一岛两窗三区”建设的核心载体。
经过生态整治修复,平潭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从竹屿湾生态整治修复,到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平潭综合实验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投入资金约12亿元,成功完成19.42公里海岸线的综合整治工作,修复面积超5000亩,被选中为自然资源部“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强化生态优势,好风光孕育新产业
强化来之不易的生态优势,平潭因势利导,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影视、游艇等产业。
由旧船厂改造成的平潭竹屿湾影视基地里,一个领先亚洲的5000平方米数字影棚拔地而起,电影级LED虚拟影棚展示着平潭影视产业核心孵化基地的高标准定位。“平潭影视的定位依赖于平潭的独特风光。”在平潭影视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崴看来,现有自然和人文资源让平潭影视得以起步,而发展配套设施决定着产业的高度,“‘影视+科技’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近几年,竹屿湾影视基地还以“影视+”为引擎,陆续建成海峡空天体验馆、蓝眼泪体验馆、VR空间沉浸展、追“泪”大本营、露营休闲营地等。“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我们将打造集影视创作、研学教育、科技体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生态圈。”谢崴说。
平潭竹屿湾影视基地的LED虚拟影棚(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截至2024年,有426家影视企业在平潭注册,《守岛人》等20多部影视综艺作品取景平潭。对于下一步发展,平潭宣传与影视发展部影视处处长陈洵表示,“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以影视‘产业化’为着力点,构建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探索符合平潭本地优势的影视发展路径。”
除影视产业外,依托自然条件,竹屿湾游艇基地规划建设。“竹屿湾游艇基地建成后,可加快推进平潭国际邮轮、游船、游艇项目产业落地发展,助力打造魅力都市港湾和生态活力湾区。”平潭综合实验区交建局基建处处长陈锋表示。
守护和美海岛,提升能级“修炼”国际范
作为海岛城市,平潭站在海洋保护与发展的前沿。中国—太平洋岛国海洋防灾减灾合作研讨会等活动落地,平潭正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与岛屿国家携手共建美丽蓝色家园,国际“朋友圈”日益扩大。
旅游岛如何凭借海的优势,练就一身国际范?平潭以“国际风范、青春时尚”为主题主线,打造“音乐艺术欢乐岛、品牌赛事活力岛、旅游体验舒心岛、星辰大海浪漫岛”,培育特色旅游业态,串编主题旅游线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客人。
平潭22号国际游艇码头(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平潭国际邮轮中心实现常态化运营,开通7条境外航线及1条境内航线;聚焦棒垒球、风筝冲浪、赛车、沙滩运动等特色项目,有力撬动体育旅游消费新增量,举办国际性赛事25场、全国级别赛事63场。”平潭旅游文化中心副主任陈建翔介绍,平潭全力开发“游岛玩海”新场景,旅游接待人数自2023年开始迈入年均千万级别,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22号国际游艇码头有序排列49个泊位,游艇、帆船、摩托艇、尾波冲浪艇、水上超跑、水上泳池等休闲项目展示出“海岛新生活”,还推出“帆船研学训练营”“豪华游艇专线”等高端产品。“今年6月8日正式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1.7万人次。”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彦表示,将依托22号国际游艇码头等水上产业布局的重要载体,让游艇、帆船既有“高端竞赛”又有“大众体验”,构建“赛事+旅游+体验+培训”完整的海上运动产业体系。
以蓝色、绿色为基底,平潭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知名度、辨识度、美誉度持续提升的同时,全面推进“产业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能源清洁化、生活低碳化”,建设“零碳国际旅游岛”。近日,《福建省碳达峰试点(平潭综合实验区)实施方案》发布。目前平潭已策划生成32个重点项目。
平潭的风力发电机组沿着海岸线有序排布(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平潭风能资源丰富,已实现全岛‘深度全绿电’供应,海洋、林业碳汇资源持续丰富,碳排放量逐年降低,打造‘零碳国际旅游岛’有条件、有基础。”福建省政协常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林润如是说。
风起潮涌,美丽岚岛正勾勒出更高质量的生态答卷。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