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5月21日消息(记者龚雯)日前,在福建省连江县下海试养的全国首批“无边海带”幼苗成熟。据悉,该批“无边海带”亩产相比近年广泛养殖的普通海带增产25%,平均成品率提升35%以上。
去年10月,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携手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海带母体精选、配子体杂交”的育苗新技术,成功培育出首批“无边海带”苗;12月,这批苗种被投放在黄岐湾海区挂养,面积达50亩。
海带养殖(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钟晨辉表示,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等单位组织成专家团队,通过对长度、宽度、厚度、鲜重等指标的测量,发现“无边海带”成品率可达85%以上,而传统有边且褶皱比较明品的普通海带成品率仅55%左右。
此外,“无边海带”中带部较宽大,加工时整片利用率可达85%至90%,大大提高养殖效益,而普通海带加工时会产生40%左右的边角料。
目前,“无边海带”现已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列为水产养殖选育系,将于近期申报国家新品系认定。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连江县计划培育5万片“无边海带”苗,将投放在福建、山东、辽宁等地开展示范养殖。
编辑:罗晓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