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5月20日消息(记者龚雯)作为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的重点活动,2025(第三届)两岸碳中和大会5月19日在福州举行。
来自两岸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行业代表,围绕“可持续发展下的两岸机遇与合作”主题,对两岸碳中和领域政策协同、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热门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两岸碳中和大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据介绍,该大会旨在成为两岸业界有影响力的碳中和宣传、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绿色低碳发展共识,将两岸在能源、环保、科技等领域的智慧力量紧密相连,为推动两岸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气候变暖给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带来挑战。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根本性地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双碳’行动的加持,特别是碳中和的推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说。
他深入剖析碳中和对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及碳中和目标下绿色科技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经济将从能源的资源型依赖走向技术型依赖。而实现碳中和,需要聚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迭代、完善新能源产业供应链、构建全新治理体系和市场机制。
台湾“中央大学”管理讲座教授梁启源就“两岸碳中和卓越指数与台商的可持续发展”主题发表演讲,提出了两岸携手推动碳中和的新思路。
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等主办单位在现场发出《两岸企业碳中和绿色行动福州倡议》,呼吁两岸企业践行绿色承诺。倡议指出,两岸同根同源、命运与共。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碳中和不仅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更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历史机遇。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更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19日下午,企业、行业代表进行产业链降碳案例分享交流(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现场,企业、行业代表们就气候变迁的调适与顺应、传统能源化工企业绿色新质生产力创新、智慧制造下的节能革命等主题进行交流,还分享多个企业降碳、绿色转型升级案例。台湾新龙光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营运长廖珹君讲述了可发性聚苯乙烯产业链降碳的案例,“石化来源、塑化政策、回收率低、相关配套措施、企业和群众认知等方面都是影响因素,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这类产业还有很多要解决的议题,值得两岸从业者共同探讨,相互学习。”
大会还就“绿色科技创新”“两岸零碳园区建设”等议题展开专题研讨。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