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格镇新陂村一望无际的高优蔬菜产业园阡陌纵横、郁郁葱葱。

吴东林在采摘新品种苦瓜。

人勤春来早。连日来,平和县各地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开展“水稻+蔬菜”轮作,引进新品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水稻+蔬菜”轮作

新春伊始,在平和县山格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示范片,站在观景台一眼望去,一望无际的高优蔬菜产业园阡陌纵横、郁郁葱葱,宛如碧绿的海洋。

“这几天行情好,今天要把这亩地里的苦瓜都采摘了!”新陂村村民吴永坤正忙着采摘、搬运苦瓜,看着一筐筐苦瓜过秤上车,他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正值春节时期,每公斤11元左右的收购价让他很满意。

今年47岁的吴永坤年轻时开过货车,10多年前回到村里,流转16亩土地,重拾父辈的耕田劳作,这几年采用“稻菜轮作”模式,收成不错。

“‘稻菜轮作’模式,就是一种水旱轮作模式,在每年四五月份播种,种植一季水稻,到10月水稻收割后,就改种蔬菜,如苦瓜、丝瓜、黄瓜等,到春节期间可收成。”新陂村支部书记吴锦和说,在水旱轮作模式中,一些较勤快的村民,如果种植空心菜等叶菜,则可收两季蔬菜。

据了解,该示范片位于花山溪与高际溪交汇处的新陂村,总面积达2200亩,原先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和蜜柚等。这几年,果农在当地政府宣传引导下,实行“退园还耕”,并推行稻菜轮作种植模式,构筑花山溪生态缓冲带,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山格镇政府二级主任科员陈一慈说,蔬菜、水稻作物有着生产周期短、投入产出比较高的特点,“稻菜轮作”模式年均亩产值约比蜜柚高2万元。

老田种出新苦瓜

蔬菜产业是平和山格产业振兴的重要支点,当地立足本地特色,紧盯农业种业创新目标,突出“种业、种子、品种”核心主题,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品种更新更换。

在新陂村的东信果蔬专业合作社大棚里,只见郁郁葱葱的苦瓜藤上挂满了翠绿鲜嫩的苦瓜,仔细一看,又和先前看到的苦瓜不大一样。

“前面的品种是白苦瓜,这是‘苦瓜如玉45号’,是新品种,个头比较小,比较绿。你看,这品相多好。”合作社负责人吴东林说,“苦瓜如玉45号”是由省农科院亚热带研究所培育而成的中熟杂交一代苦瓜新品种。

吴东林今年56岁,从小就跟着父亲学种田,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2011年,略有小成的吴东林成立合作社,专门从事蔬菜种植与购销,目前有57名农民社员,共有土地400多亩。

“合作社去年选了一片田,种植‘苦瓜如玉45号’,获得成功,产量和质量都比原先的白苦瓜好,亩产鲜苦瓜4000至5000公斤,每亩产值可达5万多元。这片‘苦瓜如玉45号’优新品种示范项目已参与市级申报。”吴东林说,脚下的土地还是这些土地,蔬菜还是这些蔬菜,但这30多年来,品种一直在更新换代,目前他们合作社正在试引种白丝瓜等新品种。

这是当地引进果蔬新品种、新技术的一个缩影。山格镇位于漳州市平和县的东大门,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等自然优势,使这里成为福建省“城市菜篮子工程直控基地”,传统蔬菜种植经验丰富,主要分布在7个村,其中新陂村、宝丰村、三美村种植较为集中,已形成规模产业。

山格镇党委书记黄建鑫说,山格镇将全力发挥蔬菜种植技术优势,在推动温室大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示范推广能力建设,通过农业优新品种的推广和示范作用,力争三年时间升级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完善、综合效益显著的高优蔬菜产业园,辐射带动全镇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萧镇平 张志煌 李乔玉 文/图)

编辑:罗晓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