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到来,意味着教育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在这新时代的变革中,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以下简称巴蜀中学)勇立潮头,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所名校的责任与担当,为成渝经济圈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10月20日,巴蜀中学与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基于政策背景,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战略合作,有效促进了成渝地区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成渝地区优质学校的跨省域合作。

巴蜀中学与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校签订协议(央广网发 巴蜀中学供图)

两校自签订战略合作以来,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加快优质教育的普及化、生态化发展,在运营模式、办学品质、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实现教育的共赢,为成渝教育添砖加瓦。

九十载峥嵘岁月,同根同源文脉相续,巴蜀中学和四川省西充中学情谊根深叶厚,交流源远流长。1939年,巴蜀中学迁至西充县,在西充中学旧址大佛寺办学。抗战胜利后,巴蜀中学迁回重庆,西充继续办巴蜀分校,1950年合并入西充中学。一直以来,西充中学也在弘扬“公正诚朴”的巴蜀校训,历经风雨,成为四川省一级示范学校。

现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西充中学加入了巴蜀云校,与巴蜀中学再度相聚携手,打造跨区域的线上教育。

但巴蜀与四川的“教育渊源”远不止于此。自2020 年4月起,巴蜀中学积极探索5G+智慧教育的未来教育实践应用场景,巴蜀云校应运而生,现与四川的成都、乐山、眉山、雅安、宜宾、南充、西充、泸州、广安、达州10个地级市23所学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以促进教育的资源融合与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融合联动

以“十二个同步”的方式,让四川合作地区教师和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合作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响应国家号召同步开设强基课程,提供五大学科竞赛辅导,丰富教育资源。巴蜀中学充分发掘成渝双城历史文化因素,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技术赋能课堂教学

巴蜀中学帮助四川地区合作学校不断完善既有教学体系,基于信息技术的“双师+”课堂,不断提升课堂交互性与临场感,完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跨时空信息化教学新样态,推进成渝两地之间合作型、开放型、跨时空教学文化的生成。

教研科研水平精进

搭建教研网络平台,整合线上与线下协同共进,巴蜀中学现已实现与合作学校进行同步教研,也与友好合作学校之间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联合教研共同体,通过同课异构、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教研。

师资队伍素养提升

巴蜀中学为四川合作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变革性驱动力量,将数字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拓宽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巴蜀中学与四川合作学校定期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会议、论坛,组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

教育生态创新构建

顺应成渝两地传统教育信息化转型趋势,强强联手利用新技术赋能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建教育新场景。

巴蜀中学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联动时间图谱(央广网发 巴蜀中学供图)

数字化正在催生新的学习革命,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改变呼唤育人方式的创新。巴蜀中学作为教育部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将持续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路径。

成渝地区定位的升华为学校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不仅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办学质量,为区域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还需要双方的基础教育办学协同发展,形成高水平教育集聚,进而带动周边城市群的高等教育齐头并进发展。巴蜀中学将积极承担名校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思考利用数字化手段,更好地促进环境育人、资源育人、教师育人以及教学法育人,重构数字化育人新范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强化重庆、成都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教育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提升成渝发展主轴的教育。”巴蜀中学紧跟时代步伐与国家方针政策,将持续探索成渝经济圈的基础教育如何成功实现协同发展,努力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推手,迈开前进的大步伐。(罗伟强)

编辑:吴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