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 朱冠安)大运河畔,探寻文学经典之源;塔影婆娑,揭秘文化交融之美。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索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创新路径,探寻运河文化与中华文学瑰宝《红楼梦》的文化渊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月17日,大运河文化讲习所主题宣讲活动在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大成殿前广场举办。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李远达作为主讲嘉宾,以“从四幅图像看《红楼梦》与运河文化”为主题,引领观众走进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李远达作主题宣讲(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大运河,这条流淌着千年文明的黄金水道,串联起沿线的一座座城市,传承历史的文脉,也润泽着当地百姓的生活。通州,这座位于大运河北端的城市,自金代起便以“通州”之名载入史册,寓意着漕运通达四方。近年来,通州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围绕“文脉之带”“生态之带”“发展之带”“民生之带” 的建设要求,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深化拓展“大运河文化+”系列品牌,全力焕活运河文化。如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拔节成长、蝶变重生,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北京城市绿心公园、北京环球度假区、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与燃灯塔下的通州古城隔河相望,形成古今同辉、文脉连绵的城市新格局。
宣讲会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挖掘大运河文化精神内核、时代价值,探索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创新路径,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北京城市副中心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沉浸式宣讲阵地——大运河文化讲习所,聘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对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人文风貌颇有建树和研究的名人、专家、学者,组建“大运河文化讲习所专家团”,生动讲述通州古城、路县故城、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永乐店古城的历史人文故事,全年举办线上线下12场月主题宣讲和50场周互动体验,对大运河文化进行系统性阐释、多维度传播和创造性发扬。
张家湾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自辽金以来因潞河通运和通惠河的开凿而逐渐发展为水陆要津,古代漕运繁盛之时,从南方到来的运粮船浩浩荡荡地聚集在此处河面上的情景被称为“万舟骈集”,属“通州八景”之一。在宣讲中,李远达通过四幅精心挑选的图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红楼梦》与大运河文化的紧密联系,串联起通州古城、张家湾古城、北运河与《红楼梦》中的水韵河魂。
李远达作主题宣讲(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李远达展示了明代张复的《水程图·张家湾》,这幅图不仅反映了明代大运河的繁荣景象,还揭示了张家湾作为京杭运河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为理解《红楼梦》中频繁出现的运河场景提供了历史背景。他引用清代画家孙温的《红楼梦画册》中的《黛玉进贾府》一图,生动再现林黛玉沿运河北上进京的情景,展现运河在小说中作为人物命运转折的重要舞台。他还分析了孙温所画大观园中的船图像,以及两版电视剧中宝玉室内的自行船图像,这些图像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空间,也深刻反映运河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深远影响。
现场观众回答问题(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李远达结合四幅图像与市民进行互动。市民刘先生表示,通过这次宣讲活动,对大运河文化和《红楼梦》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主题宣讲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未来,大运河文化讲习所将继续举办更多精彩纷呈的主题宣讲活动,述说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运河、读懂运河。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