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日消息(记者 庞婷)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将于9月2日至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9月1日,记者来到国家会议中心和国家体育馆提前探馆,看到现场各展馆布展工作已经完成,静候9月2日与观众见面。

本届服贸会环境服务专题展将采用“一展双址”的创新展示模式,设置低碳能源、碳中和绿色技术、气候与碳经济、循环经济四大专区。同时低碳科技出行专区将在首钢园区14号馆展出,全方位、多领域展示全球环境服务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应用。

环境服务专题展已搭建完成(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结合环境服务专题展的展示内容和国家体育馆独特的场地情况,环境服务专题展将展区划分为A区、B区和C区,A区聚集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黄金、中国光大环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双碳赋能”展团等重磅企业和展团,展示最新的绿色低碳创新技术、产品、服务方案、解决方案等,同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中科海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宇晶介绍轻薄保暖调温材料(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身穿一件棉布厚度的外套就能轻松过冬,在北京中科海势科技有限公司展台,真丝风衣、连衣裙、西装等服饰琳琅满目,它们都使用了中科海势新研发的拓扑柔凝胶“毸酷”轻薄保暖调温材料,具备超低热导率、超柔软性、轻盈性和防风保暖性,赋予织物航天材料的温度调节与记忆功能,实现一件超薄外套就能抵御寒冬。

“我们重新定义冬装新概念,1平方米的材料重量在40克至150克之间,厚度小于1毫米,非常轻薄。不仅可以和棉、毛等组合,还可以和真丝一起使用。大家通常觉得真丝是春夏季节服装使用的材料,但模特身上的真丝风衣是可以在冬天0摄氏度时穿的。”公司董事长段宇晶介绍,冬天大家需要开空调、电暖器取暖,如果穿上轻薄的帽衫就可以保暖,就可以减少取暖设备的使用,更加有利于节能降耗。

段宇晶表示,该材料不仅应用于服装行业,还可以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冷链物流、医用材料、户外运动、环境保护、建筑节能及特种领域等行业技术和产品需求……展现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赋能绿色低碳生活。

B区是“碳中和绿色技术”展区,将展示近年来我国在节能降碳方向所取得的成绩,参展企业有中国铁建、中国建科、朝阳环境、中煤科工等, 以及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牵头的双碳科技服务集群展区。

双碳科技服务集群展区集结了22家企业(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其中,双碳科技服务集群展区集结了22家国内外大型央国企与跨国公司及民营低碳科技创新企业。

位于B001展台的北京朝阳环境集团,作为全国首家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本届服贸会重点展示集“绿色、低碳、智慧”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沙盘,城市废弃物处理创新技术,全品类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转运、分类、处理”发展模式,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亮点内容。

中国建科集团,今年是第二次参加服贸会。由中国建科牵头建设的“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首次亮相服贸会国家舞台,并将在展期发布“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绿色城乡建设技术丛书”——《绿色生态建设指引》。

各展台已准备就绪,静待服贸会举办(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作为今年服贸会最大面积的单体展台,绿协组织北京绿商网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四川旅发环保集团、盈科律所、海南叁生万物、意大利卡利欧玛、江苏晶瑞特环保新材料、上海晶源集团等19家“双碳”技术会员理事单位与国内外“双碳”科技企业,共同组成“双碳”科技服务集群。服贸会期间将重点展示工业与能源节能降碳、城市园区“双碳”数字化解决方案、民生双碳驿站、绿色科技双碳产品等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兴服务业以及“双碳”目标下企业最新技术成果和示范案例等内容。

位于C区的中国航天体验区将成为本次环境服务专题的“明星”展区。服贸会期间将重点展示太空互动VR设备体验、航天返回舱、火箭模型等,增加观众参与感、体验感,同时向社会公众普及“节能降碳”生活理念。同时,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负责研制的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本次将重磅亮相,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实现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碳储量统计、监测碳吸收能力、推算碳汇状态等。全方位为 “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提供数据支持。

本届环境服务专题展面积共计1.09万平方米,其中国家体育馆展区面积为6400平方米。在招商招展方面,国际化率达30%,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占总比50%。展会同期还将在国家会议中心和国家体育馆举办13场论坛活动。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