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月13日消息(记者汪称)1月13日上午9时,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合肥隆重开幕。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2年,安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984元增加到32600元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47.7万人。基础教育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甲医院实现市域全覆盖,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继建设。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50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420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文明程度进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总数均居全国第1位。

为了能够着力稳就业保基本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徽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投入财政资金920.7亿元实施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群众满意度达91%。

安徽实施的民生实事中包括皖北地区9个县(区)群众喝上引调水;推出“53353”拓岗政策,开发就业岗位39.5万个,确保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有岗可上;实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撤销本专科专业点461个、新增270个;16个市传染病专科医院(院区)、61个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全面推进,儿童、创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运营等,处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高。

报告中提出,2023年安徽将继续动态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健全项目建设跟踪调度机制,持续提升工程质效,持续提升群众有感度、满意度。

在稳就业方面,安徽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强化稳增长与稳就业良性互动。把促进青年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增加优质岗位供给更好结合。加强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构建“三公里”就业圈。并且支持灵活就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

在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安徽健全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启动失能老年人帮扶行动,新增托位7.5万个。

除此之外,安徽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1.3万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7.7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000个以上。同时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适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深入实施“善行安徽”行动,做好红十字等工作,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并且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强化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加大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力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在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安徽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合作办医,加快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同时,安徽精心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加强药物和疫苗研发应用,扩容升级医疗资源,提升救治能力,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2023年,安徽继续实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推进中医药跨学科科技攻关取得突破,促进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成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未来五年,安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增强民生福祉,幸福安徽建设取得新突破。安徽将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

目标计划中,安徽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同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

在推进健康安徽建设中,安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稳步降低,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发展。

编辑:鲍玉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