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月13日消息(记者徐秋韵)1月13日上午9时,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安徽大剧院开幕。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王清宪提到,刚过去的2022年,安徽积极稳妥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实现了经济稳定向好和社会大局稳定。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粮食产量820.02亿斤、再创新高。

2022年,安徽在加快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一产“两强一增”成效显著,建成高标准农田514.5万亩,“小田变大田”改造510.9万亩,选任科技特派员17229名,水稻种子出口全国第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万亿元,举办首届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669.7亿元。

未来五年,安徽将深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粮食综合生产力稳定在820亿斤左右,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成10个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

今年,安徽将深化一产“两强一增”,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坚持多种粮、种好粮,聚焦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亿亩以上、产量820亿斤以上。大豆、油菜种植面积只增不减,抓好化肥、农药等农资保供稳价。扩大多元化食物供给,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80万亩,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1万亩以上。

今年,安徽将在推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取得更大进展。持续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库建设。提升科技特派员行政村“一对一”服务成效。推动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试点,新建数字农业工厂100个。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10万亩。开展农业精耕细作改革,新增“小田变大田”改造513万亩、“大托管”服务300万亩。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新建和改造农田机井1.5万眼。加快农机补短板项目研发,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4%。

今年,安徽将突出产业支撑、改革赋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体系。稳定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的村占比83%,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18%。实施科技下乡、能人返乡、青年留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2万名、高素质农民3万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编辑:鲍玉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