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月15日消息(记者 张宣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广大,农村人口基数大,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在今年的两会中,不少政协委员围绕“乡村振兴”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安徽省政协委员龚传胜:建设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落实科技强农,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动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农业。

但全省整体看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还存在不足,如长江、新安江、淮河等重点流域的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安徽省政协委员龚传胜(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针对这一问题,安徽省政协委员龚传胜建议应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扶持的针对性。提高技术精准性,研发集成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体系。设立绿色生态农业项目基金,强化多元投入。在重点区域建设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绿色发展。

龚传胜表示说,相关部门应制定绿色生态农业扶持计划,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设立绿色生态农业项目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和企业投入,组建绿色生态农业商会,聚集绿色生态农业资源和经营主体力量,通过办展会、销售交流会,展示推广绿色生态农业资源和生态产品。

“在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小镇、经济强镇等区域建设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集中示范展示先进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培育一批综合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探索出一条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的发展模式。”龚传胜说。

安徽省政协委员李金才: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功能

当前,安徽省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安徽省政协委员李金才(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安徽省政协委员李金才认为,要继续健全新时代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功能、培养提升农民学习新技术意识、全力做好农业技术信息服务这四个方面发力。

李金才说,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有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功能比较多样,集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以及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且大多数都是由大学、政府或社会资本共同构建,往往只供小部分人使用而不对外公开,对农民来说可能不够接地气,让他们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基层政府和技术推广部门可在农业发展情况相近的临近村之间创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组织引导农民去参观技术推广人员的农业生产过程,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其中,让农民亲眼见证技术种植的效果,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李金才说。

李金才委员特别提出,要培养提升农民学习新技术意识。在农闲季节,可以举办一些实用又有趣的形式多样的农业新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民代表去参观其他技术示范村、当地农业部门的生产试验田和农机研发实验室,增强农民现代化农业和农技的认识。在农忙季节,农业技术人员可以走上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现代技术的便捷和高效率。

安徽省政协委员陈昭敏:进一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

安徽省政协委员陈昭敏(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如何进一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安徽省政协委员陈昭敏认为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树立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导向,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同时,扎实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坚持不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要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陈昭敏说。

陈昭敏建议,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划清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的界限,坚决反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抵制封建迷信,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此外,要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县乡村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和统筹配置力度,推动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分级解决不同问题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陈昭敏说。

安徽省政协委员方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刚刚召开的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这些都为安徽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指明了实践方向。

安徽是农业大省,是国家粮油重要的生产基地,设施农业发展迅猛,这使得部分地市用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土地有效资源供给还相对不足等问题。

安徽省政协委员方颖(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针对安徽省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方颖认为要破局农业现代化土地资源瓶颈,发展设施农业,必须要提升单位土地生产效率。

“要大力宣传普及设施农业相关知识、加强总体规划与分区布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提升设施装备与科技研发水平、引进科技型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和服务型企业。”方敏说。

方颖建议要充分利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机遇,积极引进科技型设施农业龙头企业进驻我省,加快推动设施设计建造、环境调控、水肥精量控制、无土栽培等技术成果在我省各地落地转化,对于在融资租赁、种苗引进、基地建设、品牌创建等方面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共同推动上中下游产业主体更好衔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更好科技赋能安徽省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鲍玉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