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蒙洼行蓄洪区,天空格外纯净。蓝天下的沟、河、塘,映衬天光,如透明的蓝色琥珀,又如阜南大地上亮晶晶的眼睛;水田里,水稻、芡实、莲藕等水生作物蔓延开去,如织绿色绒毯;田野上,玉米等农作物随风金涛滚滚,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蒙洼行蓄洪区,含阜南县王家坝、老观、曹集等乡镇,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饱受水患之害。近年来,阜南县发挥“红色党建引领”作用,在蒙洼走出了一条趋利避害“绿色发展”之路。

趋利避害发展适应性农业

9月17日,在老观乡顺河村一块硕大的水面上,绿色的芡实叶蔓已经铺满了水面,上面露出尖尖的籽实,就是芡实。

“这块水面大约380亩,水下一米多深处,就是原来的耕地。”老观乡乡长李强介绍说,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土地流转,两位来自天长的老板承包了这片地,把水引入耕地,发展芡实种植,带动了不少周边群众在此就业。

老观乡地处阜南县蒙洼蓄洪区中上部,境内耕地属典型的低洼地。2018年以来,老观乡党委政府秉承“变对抗为适应、变水患为水利、变劣势为优势”的理念,以发展适应性农业为抓手,通过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不断推进水业产业调整,依托种养大户持续壮大芡实、莲藕、龙虾等适应水生环境且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产业。

“老观乡总计4.3万亩耕地,目前有2.3万亩种植、养殖了芡实、莲藕、龙虾等,其中芡实种植了1.2万亩。这些适应性农业产业,带动全乡200多人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约3000元。”李强介绍。

在适应性农业的推广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的作用,就是“优化农村营商环境”。比如,把连片耕地都放上水搞种植、养殖,并不是每户村民都愿意。动辄几百亩的土地,如果因为某一户或某几户村民不愿意,那么适应性农业就没法推开。基层党组织做的,就是上门劝解,或是在种植、养殖基地旁边就近给他们调换耕地,这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再比如,老观乡的芡实收获了,被大量运往外地进行深加工,本地缺少加工产业链。为了解决就地加工问题,也为了延伸本地产业链,带动更多人就地就近就业,近来,老观乡党委政府从县里争取了一个“惠民工业园”项目,专门做芡实深加工。项目选址就在老观乡的保庄圩内,占地26亩,投资约5000万元。“目前项目计划已经报省发改委批复。”李强说。

另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阜南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鼓励蒙洼蓄洪区内近70%的低洼地都调整发展适应性农业,如深水养鱼、浅水栽藕,滩涂洼地都种上了适水植物,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到20000元。产业调整的实惠,让更多村民享受到。目前,阜南全县水生蔬菜面积达到7.2万亩,其中蒙洼地区达到4.5万亩。

“借水生财”助力乡亲走上富裕路

以往灾害频仍的淮河两岸,留下了大量的杨树、柳树等资源。招大引强,很好利用这些因水而生的资源,成为蒙洼“借水生财”的一条绝妙途径。

阜南县国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绿色环保,变废为宝”为发展目标的木制品企业,公司主要利用柳木、桐木、栗木、杨木和榆木等各种废弃了的木头和树根为原料,制作花盆、水果盘、圣诞树等工艺品,因其精美且自带淡淡的木香,在欧美发达国家深受欢迎。

“几年前,为了支持这家公司顺利投产,我们在企业用地、道路修建、水电以及资金入股等方面全方位给予了支持和解决。目前,这家企业已带动附近群众近70人来厂就业,群众年增收达2万元以上。”曹集镇镇长邵佳云说。

在蒙洼,像国源工艺品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不少。这些企业不仅富了经营者,也富了在厂就业的周边群众。

目前,阜南县利用蒙洪洼分洪道形成的低洼地、坡洼地、滩涂地发展杞柳、蒲草、牧草等耐水林、湿地林,发展柳木、柳编等绿色产业,带动2万人就业,年创汇近3亿美元,是全县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

人居环境整治让庄台更宜居

一条文明路,一口干净塘,一块文化墙,一个小广场,这四个“一”是如今蒙洼蓄洪区131个庄台的真实写照。而老观乡陡河村乔小庄庄台,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这个庄台不大,占地40亩,目前居住有60户人家,不到200口人。记者看到,这个庄台内道路宽阔,已经摊铺上了沥青;还有村前小广场,小广场上有休闲凉亭。

“原来这个庄台上的建筑非常稠密,住户之间的小楼房,间距只有一米来宽,居民家中有人去世,棺材都抬不出来,只能是把遗体背到庄台外面。”老观乡乡长李强介绍,这个庄台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人口的繁衍,人口一度达到80多户300多口人,不但家家户户房屋互相遮挡,而且庄台内生活环境也不好,“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出门‘一线天’”。近年来,在蒙洼脱贫攻坚行动中,阜南县开展庄台环境集中整治,县乡党委政府动员一部分居民迁出并妥善安置,把稠密的房子拆除一部分,并对道路、地下管网进行维修,雨污分流,让庄台旧貌换新颜。

站在曹集镇西田坡庄台的大道上放眼望去,绿草蓝天、栋栋小楼的黛瓦白墙映入眼帘。

“你们看到大屏幕上播的新闻没?这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阜南蒙洼考察时的新闻。”小广场上,阵阵微风吹得朱军心情舒畅。朱军在曹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这个位置上已经干了6年,把庄台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目光所至皆充满自豪。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这里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前几年的环境脏乱差,现在政府治理得好啊,你看看这街道,整整齐齐,哪里有垃圾?哪里有污水?”

党员当好居民的“服务员”

9月17日,原王家坝镇团结村村民、现淮上社区居民乔印阁,由于分到的房子需要装修,专门来到社区开办了装修证明。“很方便,在本社区就办了,不需要到5公里外的原团结村去办理。”乔印阁很满意。

“在蒙洼蓄洪区,为了缓解庄台上的人口压力,从2003年开始,党委政府就从庄台上移出一部分居民,还有部分不安全地带的居民,统一入住在保庄圩。目前,蒙洼蓄洪区共有4个保庄圩,淮上社区就是其中一个。”王家坝镇副镇长朱倩介绍。

淮上社区目前有6000人,包含附近团结村、互助村、和谐村、王家坝村等7个村子的部分村民。随着居民迁入,以后人口规模将达到1.2万人。“我们社区支部于2018年成立,目前有党员25人,主要负责管理市场、街道环境卫生、居民迁建等事宜,社区党组织起到了凝聚大家、引领群众、方便群众办事的作用。”社区书记乔纪同介绍,比如各类证明的开具,2018年之前,需要居民到自己原来所在村子去办理,十分不便。现在这些事情,在社区就可以办理。

此外,社区居委会开办了敬老院,有50名老人在里面安度晚年;还建了约60间老人房,供符合条件的老人居住。

“环境好了,还有小广场可以健身;医院、学校配套很齐,许多居民都不愿回原来的村子了。”乔纪同说。

据了解,阜南县委聚焦疏解庄台超容量人口任务,按照《蓄滞洪区设计规范》建设标准,本着实事求是原则,扎实推进居民搬迁安置。结合蒙洼蓄洪区居住实际,采取外迁安置、保庄圩集中安置方式,2018-2021年四年间,共实施居民迁建14683户、55084人。

另外,为扎实做好蓄洪补偿,阜南县成立蒙洼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阜南县2020年蒙洼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实施“四个一”保障蓄洪补偿公平公正公开的通知》,形成了“1+3+2”的方案体系,落实一个公示栏、一份明白纸、一场群众会、一张监督卡“四个一”办法,大力宣传补偿政策,畅通信访渠道,落实从严举措,积极稳妥发放资金。目前,补偿资金全部发放完毕。

“输血”+“造血”让村集体有钱办事

在王家坝闸东侧200米处,有一个“乡村振兴旅游驿站”,里面有商超,售卖一些书籍和地方旅游特色商品;还有一台“无人面条机”,扫码付款后,不过一两分钟,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面条就做好了。

“这个乡村振兴旅游驿站由王家坝村投资40万元建设,无人面条机也是由外地引进,于今年6月底正式营业,承包者需把经营收入的10%上交村集体。”王家坝镇副镇长朱倩介绍,运营以来,目前村集体因此增收7000多元。

朱倩说,以往,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是村民入股分红的方式,但仅有“输血”功能,无“造血”功能,村集体收益很少。去年以来,村“两委”决定建这个旅游驿站,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充满内生动力。

“村集体有了钱,才好办事,包括党员学习书籍的购买、为村民修桥铺路、建小广场、维修路灯等。”朱倩说。

阜南县相关同志介绍,近年来,县里持续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2020年度扶持资金使用情况摸查,结合蒙洼蓄洪区产业发展实际,做好“水”文章,初步申报2021年度项目7个。

阜南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化“一抓双促”工程,探索开展党建“双创两提升”“四提升四加强”行动,结合“五个一批”解决村干部“五化”问题,打造五星级标准化规范化党组织8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已达到72个。

“绿色发展”中的“红色基因”

6月底开馆的王家坝抗洪纪念馆,讲述最多的,是蒙洼蓄洪区抗洪抢险过程中,无数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头防汛值班、查堤除险、参加应急分队。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危险,哪里灾情最重,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已成为了蒙洼人民的顶梁柱、主心骨和带头人。

目前,这个抗洪纪念馆已经迎来本地、外地参观的党员干部140批次、计8000余人。这里,已经打造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外,阜南县相关部门围绕弘扬王家坝精神,修订完善《王家坝精神》《图说王家坝》等系列丛书。深化“课堂+现场教学”的培训模式,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王家坝精神纳入党校主体班必学内容,串联打造西田坡庄台、郑台孜庄台、王家坝闸、抗洪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路线。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具体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治理更加高效和现代化。”阜南县相关同志说,蒙洼蓄洪区的绿色发展之路,蕴含着“红色基因”——党建引领。党组织建设、党性锤炼,无疑是党建引领的最大保障。

(颍州晚报记者储继明 通讯员李宇航 司东文/摄)

编辑:汪称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