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宣城9月29日消息(记者徐秋韵)翻开2022年宣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后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将按照‘奋力跳一跳’的要求,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

“力争更好一些”是宣城高质量发展“十年如一日”的姿态。

初心致远,数字为证。

十年来,宣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7个百亿元台阶,2021年突破1800亿元,是2012年的2.4倍。

十年来,宣城规上工业企业从859家增加到2021年的1900余家,是2012年的2.2倍。

十年来,宣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分别跃升到全省的第4位和第5位。

……

宣城十年,十年精进。

“加速”进:民营经济是“主力军”,“双招双引”是主战场

2019年“新春第一会”,宣城全市工业强市暨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大会,首次表彰了夏鼎湖等20名宣城“功勋企业家”和安徽中鼎控股“集团”等50家“明星工业企业”。2021年,宁国市中鼎集团已连续8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而上市当年,这一数字仅为17.12亿元。

以宁国市中鼎集团为代表,在宣民营企业可谓是数量多,贡献大。2021年,宣城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69.5%,位居全省16市第一。

如果说民营经济是背后“主力军”,那么招商引资则是宣城经济跑出“加速度”的“主战场”。

这十年,宣城市把“双招双引”工作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747个,连续4年居全省第1位。招商方向不断精准、招商方式不断创新、政策支持不断加码、保障措施不断强化,宣城掀起一个个招商引资热潮……

宁国经开区保隆汽配(央广网发 戴巍摄)

在宁国,该市注重引进与主导产业契合度更高的大项目并借力资本市场,鼓励中鼎、保隆等上市公司“走出去”“引进来”实现聚变裂变式发展,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扩能提级。

十年来,宣城市成功引进了上海紫燕食品生产基地、立讯精密、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美诺华药业、华域皮尔博格、永茂泰汽车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宣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向东”进:从“我与长三角”,到“我的长三角”

长三角波澜壮阔,皖东南风生水起。回首十年路,宣城市立足独特的长三角区位优势,高歌“东进”。

9月末的郎溪县凌笪乡下吴村,秋高气爽。安徽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与江苏溧阳市社渚镇洑家村仅一山之隔。这两个村曾因巨大的发展差距,引发两地开展深入讨论,两个村子也开启了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

如今,两个村携手发展、产业协同相继开发了不少高端民宿,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旅融合项目,长三角地区游客络绎不绝。

在跨界发展上,宣城市先行先试、实干快干,奋力推动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如今,梅渚与社渚两镇达成共识,谋划在接壤区域划定“共建示范区”,探索打破行政区、共建经济区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

2022年7月6日,宣城-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正式开行(央广网发 余庆摄)

在交通建设上,合福、杭黄、商合杭三条高铁开通运营,风驰电掣;宣州综合码头、郎溪定埠港开港,通江达海;芜宣机场纳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规划。

十年来,宣城市一体化融入沪苏浙的维度更多元,首创政务服务“最先一公里”模式;长三角“一地六县”人才综合体和人力资源产业园顺利开园;13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126项场景应用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

宣城有着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安徽“东进”最前沿、沪苏浙产业“西移”第一站、南京都市圈城市、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员城市、27个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之一……

瞄准长三角重点区域“双招双引”,宣城全力承接沪苏浙产业高质量转移。全市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中,80%来自沪苏浙地区。2021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到位长三角资金1101.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7位。

十年来,宣城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争先进位、比学赶超向“东”进,实现了从“我与长三角”到“我的长三角”的跨越。

“产业”进:扶持一家“龙头”,集聚一类产业

产值从“0”到过百亿,在宣城广德,一条以“龙头——链条——集群”的产业发展道路让这里迅速拥有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特色产业集群。

这是一条怎样的产业发展之路?

十年前,位于新杭镇的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启动建设。同年,广德招引了安徽永茂泰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园区,这是一家从事汽车精密零部件制造、开发、销售的企业。随后,广德以永茂泰为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很快,通过精准招商引进第二家企业——广德亚太汽车智能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在永茂泰和亚太作为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后,广德市迅速把握长三角产业集群空间布局规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强链、延链、补链。

以商招商,产业链条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目前,广德市规工企业57家,园区有21家,整个园区企业90%来自长三角。

安徽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央广网发 王锐摄)

回望十年,宣城产业发展有着越来越壮大的底气。

统计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年年均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由2012年的3.9%提升到5.3%,从全省第11位跃升至第7位。

回望十年,宣城产业发展有着结构越来越优化的活力。

十年来,宣城市聚力提质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全市工业共34个行业,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为主体的“2+8”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宣城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8.1%和56.1%,分别居全省第4位、第3位,比2012年分别提高34.8、24.8个百分点。

回望十年,宣城产业发展有着实力越来越强劲的自信。

宣城市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目前,宣城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00家,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其中重点“小巨人”企业4家。

宣城市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在长三角区域均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安徽省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宁国被誉为全国最大的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2021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排名,中鼎集团位列第16。保隆气门嘴销量排名全球第1,不锈钢排气管产品现已跻身全球前3。

非凡十年,亮眼的经济数据背后,是宣城奋进的生动实践。眼下的宣城,正行驶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道”上。未来,令人期待。

编辑:赵家慧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