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城市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加速驶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本台记者张鹏钢:我现在位于皖苏交界的伍员山脚下,山的这一边是宣城市郎溪县凌笪镇的下吴村,山的那一边就是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的金山村。在十年前,“山这边”的下吴村集体经济还不足5000元,和“山那边”的金山村差距明显。经过这十年来的发展,下吴村已经变了样。

行走在下吴村,翠竹摇曳、绿树成荫,连片的茶园生机盎然。然而以前“山这边”的下吴村除了种点板栗和毛竹,多数是荒山。而“山那边”的江苏金山村,发展产业,集体经济红红火火。一山之隔,两般天地。下吴村人坐不住了,决心向“山那边”学习改革的思维、开放的理念。

宣城市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党总支书记蒋福金:

到江苏学习,我们在思想上有了转变,通过十来年的努力,总共(发展了茶叶)10820亩,2021年村集体经济达到57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3000元。

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金山村村民王海清:

以前下吴村都是向我们学习的,现在我们还要向下吴村学习,确确实实搞得(发展得)比较快。

下吴村的发展是宣城市对标沪苏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发挥区位优势,转变观念、奋力追赶,2021年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485家,农副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总产值1178亿元,其中销往沪苏浙500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9036元增长到2021年的20565元,居全省第四位。

十年来,宣城市还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共建合作。在广德经济开发区,投资4亿多元的安徽永茂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三期项目刚刚投产。正是看中了宣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2012年上海客商签约落户,快速发展成为宣城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龙头企业。

安徽永茂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斌:

经过十年的发展,永茂泰从当时的一个单一的工厂,在政府以商招商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引领之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链主企业),我们坚定地看好安徽,看好宣城。

风起长三角,潮涌皖东南。十年来,宣城市围绕长三角城市主导产业,培育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绿色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电等产业集群。每年招引的亿元以上项目当中,近8成来自沪苏浙地区。2012年全市长三角招商引资项目数209个,2021年增长到428个。

这十年,宣城市依托区位、产业与生态优势,着力做大经济体量、深化区域协作、擦亮城市名片,相继成为南京都市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成员和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宣城市还推动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的“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与沪苏浙地区在交通运输、产业合作等18个方面建立了一系列专项合作机制,签订了69个合作协议。

宣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工程师王炜:

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产业合作,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的,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构建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为核心的“2+8”特色产业链。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宣城市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答卷: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57.7亿元,2021年达1833.9亿元,是2012年的2.4倍。201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859家,2021年发展到1900多家,是2012年的2.2倍。宣城市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创成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宣城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淳宽: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城市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我们将聚力打造现代产业、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文明、民生幸福五个新高地,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

编辑:鲍玉婵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