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莲百荷、四季榴园亲子乐园、“龙脊天路”、金沙戏水沙滩、四季榴园滑雪场等景区景点“人满为患”;临涣古镇、双堆集烈士陵园、小李家、市博物馆等成为学生研学旅游的热点景区。2023年以来,淮北市多个文旅项目一开业即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一批文娱活动带来的人流客流呈几何级增长。

一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经第三方公司测算,2023年全年淮北市国内旅游人数1820万人次,同比增长73%,国内旅游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89%。旅游发展带动直接就业人员约1.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5万人。特别是去年启动的“煤美与共湖上淮北”高铁冠名,组织开展上海假日列车“乐游长三角·淮北号”高铁旅游专列,在全省率先联合苏鲁豫头部旅行社,开展“金秋万人游淮北”活动,仅11月份一个月“引客入淮”人数就达1.26万余人次,拉动旅游综合消费2000余万元。

淮北文旅为何能“火爆出圈”,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近年来,淮北市依托独特资源优势,突出政府主导和规划引领作用,深挖自身文化禀赋,推进文旅融合,全市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现如今,淮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壮美篇章正在徐徐展开。

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正向纵深推进,淮北市文旅产品层次也在不断提高。隋唐运河古镇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濉溪古城通过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价,“龙脊天路”项目在安徽文旅推介暨项目投融资洽谈会上进行路演推介,“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入选第二批“安徽省旅游风景道”(“龙脊天路”两项荣誉均为皖北唯一入选),烈山镇已通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省级评审。垂钓、露营、越野、民宿、自驾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成为市民游客的多元选择。

2023年以来,淮北市继续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狠抓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着力推进和招引一批文旅项目,积极推进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等业态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淮北市在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管理平台共录入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总数109个,总投资超166亿元,其中签约项目88个,开工项目12个,投产项目9个。其中,“龙脊天路”烈山段、中湖提升等项目基本完工,柳孜遗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朔西湖研学等项目开工建设,夔牛天街—工业博物馆、相山文创园(原啤酒厂)等一批文旅招商项目已经成功签约。

体育赛事能满足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的向往,提升大家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更是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选项。去年以来,淮北市举办国家级赛事活动4项、区域性赛事活动11项、省级赛事活动4项、市级赛事活动30余项,包括全国跳绳联赛(安徽淮北站)、全国U15国际式摔跤锦标赛、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淮北站)暨长三角场地越野赛、长三角自行车联赛·安徽淮北站等。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文旅市场的活力,各县区、各重点街区和景区景点开展各类文旅促消费活动80余场,总参与人数超过百万人次。通过“智游淮北”、同程旅行等渠道,发放“煤美与共湖上淮北”文旅消费券,市级和各县区合计发放391万元。

此外,这两年淮北市不断释放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一系列扶持政策出台。梳理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列入《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淮北市旅游促进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将旅游发展进一步纳入法治化轨道;连续两年发布《淮北市旅游社奖补政策》,成效显著;正在研究出台《淮北市旅游民宿扶持奖励办法》。

“今年,我们将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挖掘潜力,盘活资源,丰富供给,打造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文旅消费新的增长点,力争旅游产品出爆款、文体活动促消费、节庆活动增活力、宣传营销有热点,推动旅游消费提质扩容,助力全市文旅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淮北市文旅体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刘露 朱桂发)

编辑:徐秋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